一家三口齐上阵;11次陪着妈妈出门执行核酸采集任务;每天与病毒打交道,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隐形战士”;在隔离区他们不仅是医护人员,还是24小时服务员、联络员、心理辅导员,只要隔离患者有需要,他们随叫随到……
3月,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泉州,全市抗疫集结号随即吹响。惠安县卫健系统闻令而动,尽锐出战,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在抗疫第一线夙夜奋战,齐心协力构筑疫情防控屏障,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抗疫战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鼓舞了斗志,凝聚了力量。□本报记者 郑巧伟 陈如源 通讯员 罗琳 文/图
大手拉小手 战疫齐步走
4月5日凌晨,黎明时分的灯光下,在惠安县实验小学核酸采集点,人们正在有序排队做核酸采样。而此时,学校里面的一间教室里,正坐着一位小朋友在独自吃早餐,她是正在教室外执行核酸采样任务的惠安县医院服务中心主任谭先彩的女儿,这已经是她第11次陪妈妈一起出门执行任务了。
惠安县医院是此次全县大规模核酸检测的主力军,人手紧张,谭先彩除了料理好科室日常工作外,也积极参与到核酸采集工作中。
谭先彩的丈夫和大儿子都是人民警察,疫情发生以来都在各自的岗位忙碌着,一直都没有回过家。学校停课,因为不放心年幼的女儿独自在家,谭先彩出门执行任务时只能带着女儿。为了安全考虑,她向医院申请安排到较为封闭的采集点,11轮的采集工作,8岁的女儿也跟着“打卡”了惠安多所学校(核酸采集点),但女儿总是不吵不闹,默默守候在一旁,乖巧得让人心疼。
核酸采集工作要求凌晨5点20分到达点位,“每次凌晨4点多起床,睡眼蒙眬中的宝宝问我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们今天要去哪儿采核酸’,有次睡梦中也在嘟囔问:‘妈妈,你今天还要去采核酸吗?’ 听着心里既酸又甜。”谭先彩说起小宝贝既骄傲又愧疚。
战疫夫妻档 携手在路上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初,陈惠博和庄雪瑜相识于医院发热门诊部,继而相恋,从防疫、抗疫到战疫的路上,他俩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表白,只有相濡以沫的感动。他们并肩作战、彼此鼓励,在战疫路上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陈惠博是一名中医肛肠科医生,刚刚规培回来,便遇新冠疫情暴发,被派往发热门诊部。于是,他对照防控指南一遍遍地学习。那时,每天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非常多,从早上8点戴上防护口罩直到中午都来不及喝一口水。疫情当前,面对就诊的每一个病人问诊、检查都要慎之又慎,流调史要一遍遍地询问,必要的检查让部分患者不能理解,面对患者怒气冲冲的质问,他总是耐心地加以解释,同样的话一天要讲几十遍。而他在发热门诊部一驻守就是2年多,从无怨言。
他的爱人庄雪瑜是感染性疾病科的一名护士,疫情暴发的时候,她还在甲亢的服药期间,医生特别叮嘱过不能太劳累,要注意休息,但她仍在刚上完一轮夜班后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病房上班。进入隔离病房时,必须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穿戴好防护用品——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服、隔离衣,一样也不能少。口罩戴久了,有时感觉胸闷、呼吸困难,脱下口罩的时候,面颊部还会留下勒痕。她却说,这是最美的印痕。
丈夫下班,妻子上班,尽管两人住在同一屋檐下,但每天都只能“擦肩而过”,他俩笑称彼此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生活上我们是家人,但是在疫情面前我们是战友”。
疫情下,邂逅美丽的爱情,他们心有灵犀、相互鼓励,他们是无数战疫夫妻档的缩影,用实际行动诠释爱情最美的模样。
“疫”线勇担当 调度有方法
抗疫战斗打响后,惠安县卫健系统全体职工就快速投入到紧张的防控阻击战中。
李惠琼,惠安县总医院妇联副主席,妇幼保健院区副院长、工会主席,疫情发生后,她迅速调整好“作战”状态,协助院长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千头万绪,止于一端。面对繁杂而细碎的工作,李惠琼每时每刻都保持忙而不乱,从容应对。3月22日,惠安县组织从零时至次日凌晨4时,对管控区进行核酸检测,次日6时又要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为确保各项工作做到位,李惠琼不仅协调有度,在人手不足的时候还自己顶上,直到大规模核酸检测基本结束,而她已有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
“说不累是不可能的,可疫情形势复杂多变,我要是睡过去没看到重要信息,耽误了工作就糟了。”李惠琼边吃着凉掉了的快餐边说,很多一线医护人员其实更累,但目前工作容不得半点松懈,只有协调好大家,把各个岗位职责、流程理顺了,把有限的医疗资源合理调配到最需要的岗位上,才能把上级部门及医院交给的任务圆满完成。
李惠琼一家三口都是党员,儿子在其他县工作,目前也在一线抗疫。有一次接到儿子打来的关切电话,让她忍不住热泪盈眶,临挂电话时,李惠琼还不忘鼓励儿子:“妈妈永远为你骄傲!”
“身为党员,疫情当前,我们就该义无反顾站出来,没什么好顾虑的。”李惠琼说,只有整个惠安“大家”好起来,我们的“小家”才能一起好起来。
离病毒最近 守土尽职责
在惠安县疾控中心检验科团队里,有这么一群白衣天使,他们戴着口罩、护目镜、双层手套,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全力以赴为疫情防控提供真实可靠的检验数据。
与战斗在病房里的医生不同,这些检验科医生身处实验室内,每天与病毒打交道,是外人看不见的医生,但他们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承载着不可预知的危险,冲锋陷阵,不叫苦、不喊累,每天默默完成任务,用“火眼金睛”“紧紧盯住病毒”,阻击病毒“闯关”。
党员陈培阳是这支团队的负责人,妻子是县医院的一名护士,也在采集核酸一线。为确保任务完成,他和妻子商量后把两个年幼孩子托付给年迈父母,自己干脆以单位为家将床铺安在科室里。
陈培阳主动放弃休息的时间,每天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其间要穿着全套防护服,佩戴N95口罩、护目镜与防飞沫面屏,不能饮水进食,也不方便去洗手,但他始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践行好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无惧又无畏 守护在“红区”
这里的医务工作者接触的都是密接、次密接、中高风险地区返惠、封控区的“高危”人员,这里就是新冠肺炎隔离病房,也被称为“红区”,是抗击新冠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惠安有这么一群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凭着无私的奉献、巨大的勇气和满满的爱,在不断变异的病毒面前,不惧前险,默默地付出自己的一份力,无论多苦、多累,他们咬牙坚持,用最美的逆行,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说到惠安县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就不得不提黄惠昌主任,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县医院呼吸内科的主任兼医务科副科长。2020年新冠暴发以来,黄惠昌就开始担任新冠肺炎诊断专家组及救治组组长。他始终坚守战疫第一线,指导可疑病例、阳性确诊病例的一线救治,同时作为发热门诊二线专家组成员,每天还要时刻关注发热门诊工作群消息,及时为发热门诊医生提供并制定诊疗方案。不管白天还是黑夜,这一干就是2年多。
强将手下无弱兵。正因为有黄惠昌主任的率先垂范,隔离病房的医生们始终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当中有长期坚持隔离病房的张传艺、黄耀辉、林宝勇、王伟彬、张贵峰、陈添强医生;有刘凌锋医师和曾培洪等年轻医生。
3月新冠疫情发生后,从接到医院通知的那刻起,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投入到了防疫工作中。这些人几乎都是双职工,甚至是双医生家庭。面对严重扩散的疫情,他们与家人互相鼓舞、打气。
在这里,他们不仅负责患者的诊治和筛查,同时兼顾接护送这些患者往返于集中隔离点和发热门诊、120负压车的终末消杀以及转运确诊患者到定点医院救治。
此外,他们是24小时的服务员,是联络员、心理辅导员,只要隔离患者有需要,随叫随到。在这期间,他们要24小时密切观察被隔离人员的生命体征、心理问题和其他症状。每天他们都要戴上N95口罩、工作帽、再穿上一层厚厚的一次性连体防护服,戴上防护面罩,戴好手套,戴好脚套。因为工作量大、时间长,口罩上的鼻夹,夹得鼻子生疼,连呼吸也变得困难,脱下防护服汗流浃背的身影已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