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评论·民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4月20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遏制功利化的学生竞赛
□林轩鹤

时下,“竞赛歪风”屡禁不止。许多竞赛都与加分、升学绑定在一起,让家长、学生苦不堪言。据媒体报道,某些地方的幼儿园甚至进行幼儿竞赛培养,让竞赛成绩成为小学入学的附加项目。(中青网)

针对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乱象,不久前,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强调,任何学校、学生及家长坚持自愿原则参加竞赛活动。竞赛活动的组织举办要做到“坚持公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通过面向参赛学生组织与竞赛关联的培训、游学、冬令营、夏令营等方式,变相收取费用”等“八个不得”。

《管理办法》是对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订的成果。《管理办法》要求,从严控制、严格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本来竞赛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活动实践,培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为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多年来许多竞赛活动变了味。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多次出台“禁赛令”,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校外培训、社会竞赛乱象的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竞赛培训热明显“降温”。然而,我们也要面对这样的现实,由于受利益驱动,各类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依然屡禁不止。这些名目繁多的竞赛有的被用于评价学生学科特长能力,有的甚至还成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

各种竞赛活动与中小学招生入学紧密挂钩,正是校外相关机构求之不得的。他们大打广告,推销培训课程,渲染竞赛活动如何如何重要,宣称竞赛活动如何如何权威,目的不仅可以提高知名度,还借此赚得盆满钵满。这些不正规竞赛既增加家庭负担,也损害招生公平,竞赛与招生形成的利益链条还扰乱了基础教育生态。

要整治名目繁多的竞赛乱象,必须斩断利益链条。这些利益链条既有组织竞赛本身的利益,也有相关机构培训、研学等与之的利益关系,甚至出现“花钱买获奖证书”的现象。此次修订的《管理办法》,哪些竞赛可以保留,竞赛组织要怎样规范,都有章可循,如此有利于让竞赛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教育主管部门等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以减轻学生和家长过重负担为原则,调整优化竞赛评审流程,同时加大违规查处力度,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将弄虚作假的社会竞赛清理掉,促进竞赛活动更加规范有序开展。学校则要改变办学思路,坚持教育初心,提高课堂教学、课后服务的质量,用实际行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在极力渲染的教育焦虑和利益合谋之下,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争相把竞赛获奖作为进入好学校、占据优质教育资源的“敲门砖”,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各种培训。如此,压缩了孩子们运动、睡眠的时间,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要更为理性地看待竞赛活动,克服浮躁、功利、盲目跟风的心态,助力“双减”落地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3 上一篇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03版:评论·民声
   04版:教 育
   05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06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07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要闻
   08版:经济·财富
   09版:经济·资讯
   10版:地方新闻
   11版:清源·校园风
   12版:综合新闻
莫把鼓劲变寒心
全力以“复” 更当蹄疾步稳
世相观澜
“变脸”诈骗
每次凯旋都是新起点
遏制功利化的学生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