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从“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 快准严实细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
与病毒较量的战场,既需要未雨绸缪研判形势,也需要对短板问题及时查缺补漏。从“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市指挥部分工协作、精准施策,快准严实细织牢织密防控网。
作为市指挥部的核心部门,办公室承担着上传下达、统筹各方的重要作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上级文件传达到每个工作组、县(市、区),同时把各方反馈的问题集中起来,收集反映到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蒋力说,“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快速准确地发文和流转。”他告诉记者,高峰时期,“战时”市指挥部办公室发文的数量是平时的7倍之多。“不仅数量大,速度还要快。流转的文件不容一丝停歇,确保信息畅通。”
本土确诊病例一出现,区域核酸检测工作刻不容缓。核酸检测组通过建立“市—县—镇—采样点”“一竿子”指挥体系,6名调度人员分片包干13个县(市、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最高峰时在24小时内完成超800万采样检测任务,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完成采样超1.3亿人次。“核酸检测必须突出两点,一个是快、一个是准。”核酸检测组工作人员丁良辉说,“我们协调全市68个实验室,派出130多位统计人员分布到各县(市、区),他们起早贪黑,每两个小时核对分析数据,每天工作超19个小时,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
流调溯源是阻断疫情传播链的重要举措。“我们实行省、市、县混编机制,内设流调队、疫情信息、分析研判、消毒等8个工作专班,总计1398人。”流调溯源组副组长王伟明说,通过“1141”机制,做到密接名单立判立推,流调任务日清日结。截至4月21日,完成流调报告3220份,研判密接51056人,次密接29327人。
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都离不开大数据和平台支撑,而大数据组、技术保障组承担的就是这部分工作。“我们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用好重点人群管理平台、核酸检测平台、‘健康码’管理平台,疫情期间,我们的工作量基本上是平时的百倍甚至千倍。”技术保障组工作人员蒋伯怡说,据统计,3月13日—4月14日,仅重点人群摸排量就达330多万人次,高峰期每天摸排70多万人次。
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是实施“动态清零”战略的有效做法。市防控和医疗救治组吕孙顶介绍,成立由13名市级防控专家组成技术专家组,严格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划定标准和解除条件,探索建立了分级分类分片区动态防控策略,全市累计划定封控区531个、管控区38个,“疫情初期”逐步扩大防控,“疫情中期”提级升格管控,“疫情后期”逐层分割解除,实现防控区域一经划定均未造成区域内疫情外溢,又推动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有序恢复。疫情期间,社区(社会)管理组组建社区治理、环境健康、生活保障、应急处置等5个工作小组,坚持每日会商、每日更新数据,建立分类指导、数据采集、问题收集、整改反馈等4项机制,做到人数核清、人员查清、管控区域分清、隔离情况弄清。目前,全市封控区、管控区已全部解封、解控。
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是医疗救治组的使命,医疗救治组的同志从组织患者转运、分类救治到患者治愈出院,从深入一线研究阳性患者个案的紧急应对到落实百姓的日常就医用药保障,至今马不停蹄坚守着。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院、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二院的医护人员闻令而动、倾巢而出,定点医院、方舱医院互补,完善医疗流程,坚持临床与护理、医疗与行政、线下与线上、西医与中医药等结合,全力救治确诊患者,截至4月23日,累计治愈出院3128人,患者测评满意率达98%以上。
为保障疫情期间物资供应,物资保障组组织工信、发改、财政、交通、商务、市场监管、卫健、医保等13个部门,启动应急物资保障各项工作。在保障粮食、蔬菜、肉蛋供应的基础上,推行“居民业主群下单+网格员统计+超市集中采购+网格员配送”的供应模式,有效解决保供“最后一公里”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物资保障组还创新让“居民必需品套餐坐上公交车”直达社区,从首日启动3辆车服务3个社区,增加到服务215个社区和单位,配送生活物资超10万件。
学校组、环境整治组、外事组、交通检疫组、舆情宣传组……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大家统筹指挥各级、各相关部门在校园防疫、环境消杀、交通管控和运输保障、信息发布等不同战场同心战疫!
鏖战四十多天仍在坚守 “为疫情真正结束那一天持续贡献力量”
从3月13日到4月23日,市指挥部转入战时状态整整42天。
42天来,市指挥部的所有工作人员几乎都是“白加黑”“5+2”的节奏,工作按“秒”衡量、按“分钟”对接、按“小时”反馈,每天加班加点。特别是疫情初期,几乎是24小时备战状态,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睡会,饿了就方便面对付着,病了就吃点药先撑着……疫情严峻之时,市指挥部实行闭环管理,他们中有很多人不得不与家人短暂分别,住到了统一调配的酒店,由于经常加班,凌晨两三点回到酒店也是常态。
“我们核酸检测组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大家都尽心尽力在岗位上默默付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丁良辉说,“虽然每天要工作那么长时间,也没有人发出一句怨言。闭环管理以后,很多同志一个多月都没回家。”
“私底下大家也经常调侃,晚上‘干过零点’,第二天‘照常到点’。”回忆起40多天的点点滴滴,综合组工作人员陈钊滢的语气中有苦也有甜,“虽然辛苦,但我们和全市人民也都一直坚信,秉承着爱拼敢赢的信念,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
如今,本轮战疫已经告一段落,但对于市指挥部来说,疫情防控的战场仍在。“根据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我们仍要做好重点人群筛查、‘三公(工)一大’等工作,仍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丁良辉说。
夜幕再次降临,万家灯火之时,市指挥部的电话铃声、传真机声、打印机声、键盘敲击声、讨论声仍在继续……
记者手记
是“最强大脑”也是“幕后英雄”
泉州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的胜利!4月21日,当消息借由新闻发布会发出时,泉州市防控新冠疫情应急指挥部沸腾了!大家暂时停下了手头的工作,互相祝贺着,合影纪念这历史性的时刻。
3月13日疫情发生以来,市指挥部立即激活应急机制,建立了由16个工作组和9个工作专班组成的战时体制,对疫情防控实行扁平化、穿透式的指挥调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他们唯一的信念,“快、准、严、实、细”是他们始终的标准。患者救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转运隔离、区域协查、社区管理、物资保障、困难群体、群众就医……桩桩件件,都记在他们心中。
他们是这场战役强有力的“神经中枢”!步履不停的疫区最前方,灯火通明的指挥部办公室,他们争分夺秒,根据疫情发展态势科学决策,第一时间将一条条疫情数据、一份份重要通告、一个个措施方案传到千家万户,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指挥体系顺畅高效运转,确保以最快速度管控住疫情,保障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回望前路,艰难方显勇毅,亲历方知来之不易。每天17个小时的工作时长,27天“有家归不得”的闭环管理,连续40多天夜以继日的连续作战……有人在赶赴一线和参加会议之间,匆匆以方便面充饥;有人在日复一日紧张的工作中体力不支……虽然,聚光灯鲜少投射在他们身上,但防疫战场上,他们亦是夜空中闪亮的星。
见过泉州每个时辰的天空,他们守住了这座城市的如常烟火。谁说,站在光里才是英雄?(许钹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