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叠加疫情冲击,全球通胀预期进一步抬升,给经济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通胀将在更长时间内保持高位,对许多国家来说,通胀已成为一个明显而现实的危险。全球通胀警报再度拉响,各经济体能否重归正轨?
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年春季会议4月27至28日以线上形式举行,此间多位专家围绕全球通胀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原因 货币超发及供应链危机
IFF副主席、摩根士丹利国际公司副主席、意大利前财长多梅尼科·西尼斯卡尔科表示,从2008年为应对经济危机,到全球疫情暴发期间为刺激经济,几乎所有国家注入大量流动性,如今通胀正在世界各地上演。
数据显示,3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达8.5%,创下近40年最高。欧元区CPI同比增长7.5%,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认为,这次通胀的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与俄乌冲突导致的供应链危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过度宽松。
国际金融论坛(IFF)研究院院长、IFF学术委员、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宋敏认为,是供给方和需求方共同导致了此次通胀。因此,除了货币超发的需求方因素外,还与供给方紧密相关。在他看来,产业链、供应链紧张的情况短期会有所缓解,但长远来看还需要时间调整。另外,俄乌冲突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恐怕并非短期性,将进一步影响预期,从而造成通胀快速上升。
影响 中国受冲击可能性小
黄海洲说,当前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胀,不得不大步快跑式地加息,市场担心美国明年可能会出现经济衰退。而欧洲的问题更大,为遏制通胀需要采取更大力度的举措,如果大步快跑式加息,可能会加速衰退。而如果选择小步慢走加息,将会出现滞胀。在他看来,欧洲出现滞胀是大概率事件。
对此,多梅尼科·西尼斯卡尔科表示遗憾,称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应对通胀的动作“太晚了”。他说,不能让通胀预期无限上涨,必须对通胀进行管理,没有中间道路可以走。“央行现在又重新到了舞台中央,我希望他们能够采取足够的行动。”
通胀冲击之下,亚洲经济体表现如何?
黄海洲指出,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讲,亚洲尤其是中国并没有搞大水漫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印发的货币和对应的经济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没有打破,受到高通胀冲击的可能性相对要小。”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总的来讲,面对地缘政治风险、通胀、美联储加息等逆风因素,亚洲经济体跟过去相比,已经能够更好地管理这些逆风因素,在消化这些影响上占据优势。面对地缘政治风险和美联储加息,亚洲自身宏观稳定性指标要比其他地区情况好得多,也比亚洲历史上其他时期要好。
谈及中国未来经济形势,邢自强说:“尽管中国经济当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摩根士丹利仍认为中国能够及时做好政策调整,推动经济在下半年和明年实现一定程度的复苏。”(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