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版:环湾生活周刊·寻找泉州世遗的中国之最 上一版3  
  2022年4月29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下草埔:国内首个块炼铁和生铁冶炼并存的遗址
下草埔冶铁遗址展示馆用一组雕塑和壁画,鲜活地还原出宋元冶铁现场的情景。
下草埔冶铁遗址日渐成为“网红打卡点”
冶铁炉遗址
《安溪县志》对青阳铁场有记载
遗址出土的扇状排出渣
扫二维码看专题视频,赏安溪下草埔遗址风采。
远观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中国之最

是目前首个国内科学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和生铁冶炼并存的遗址

位置

安溪县尚卿乡青洋村

特点

这里有着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可生产块炼铁、生铁和钢,同时出现了独特的板结层冶炼处理技术

安溪地区蕴藏丰富的铁矿资源,至少从晚唐五代开始就有冶铁活动。宋元时期,我国冶铁业高速发展,福建成为最重要的铁产地之一,尤以泉州安溪等地最负盛名,安溪“青阳铁场”名载史册,其中下草埔冶铁遗址即是典型代表。安溪青阳下草埔遗址位于尚卿乡青洋村南部的山坡上,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包括冶炼遗址、分布于矿山上的一组古矿洞、冶铁生产者余氏家族的祖屋遗址、古道,以及为冶炼提供薪材的山地等。为了让参访者更直观地了解冶铁技术、冶铁过程,在遗址附近还建有下草埔冶铁遗址展示馆。

得天独厚的铁矿资源是造就安溪一千多年来冶炼活动持续不衰的根本原因。安溪境内已发现的矿种有铁、锰、铅、锌、银、高岭土等近三十种。铁矿、煤矿、高岭土等储量居福建省前列。作为考古领队承担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发掘工作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教授表示,安溪下草埔冶铁遗址是首个国内科学系统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和生铁冶炼并存的冶铁遗址。这里有着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可生产块炼铁、生铁和钢,同时出现了独特的板结层冶炼处理技术。块炼铁冶炼技术,是在较低的温度下将矿石还原为固态铁(或称海绵铁、熟铁),再经反复锻打去除杂质。生铁冶炼技术,是在较高的温度下将矿石还原为高碳液态铁,再经浇铸成型铁器的过程,之后可对生铁制品进行退火、脱碳等处理,获得更好性能的钢铁制品。生铁冶炼人员需求大,需要较为完整的体系。宋元泉州的铁产业具有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其产品向国内外其他地区流通。国内的主要销售地,即江南地区;国外的主要出口地则是位于现南海海域、印度洋沿岸的“南海诸国”。

铁器的使用与冶铁技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我国有着悠久的冶铁历史及独特的技艺传统。经考古发掘,目前中国最早的块炼铁铁器出现于公元前14世纪,最早的生铁铁器发现于公元前8世纪(春秋早期)。在此后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块炼铁和块炼渗碳钢、生铁和生铁制钢两大冶铁技术体系长期并存。中国古代的钢铁技术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长期领先地位,在13世纪之后生铁技术才逐步在欧洲传播、普及。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与泉州的陶瓷生产基地共同显示出宋元泉州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

安溪宋元冶铁业,经过明清以来的持续发展,历经千年,沉淀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手工业和经济形式。安溪不仅传承有序,如今又推陈出新,开创出“藤+铁”的新工艺,成为全国最大的藤铁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非洲、欧美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和“世界藤铁工艺之都”。

□本报记者 吴拏云 文/图

3 上一篇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评论·聚合
   05版:专版
   06版:都市·社区
   07版:都市·社区
   08版:摄 影
   09版:经济·产业
   10版:经济·资讯
   11版:经济·财富
   12版:经济·智汇
   13版:地方新闻
   14版:教 育
   15版:清源·校园风
   16版:综合新闻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19版:环湾生活周刊·真情
   20版:环湾生活周刊·养生
   21版:环湾生活周刊·食疗
   22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23版:环湾生活周刊·泉州“狮”话
   24版:环湾生活周刊·寻找泉州世遗的中国之最
有奖征集令
下草埔:国内首个块炼铁和生铁冶炼并存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