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明示和暗示的预告之下,美联储50个基点的加息如期而至。北京时间5月5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而为配合加息遏制通胀,美联储也将从6月1日起缩减规模近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
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落地,一系列外溢效应开始显现,不少国家甚至抢跑美联储提前开始了加息50个基点的操作。但在经济下行压力的前景之下,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或许并不会出现更为激进的选择。
50个基点加息符合市场预期
在高企的通胀面前,留给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时间并不多。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0.75%-1%之间。据悉,美联储上一次加息50个基点的情况出现在2000年5月,作为当时加息周期的最后一次加息,不仅瞄准了通胀问题,也刺破了当时的互联网泡沫。
与此同时,美联储也决定从6月1日开始减持美国国债、机构债务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最初减持额度为每月475亿美元,并在3个月后逐步提高上限至每月950亿美元,即每月缩减6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350亿美元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资产。
今年3月,美联储已经进行了本周期中的第一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0.5%区间。而从25个基点跳到了50个基点,外界不免担心未来美联储是否会有更激进的选择。对此,美联储临时主席鲍威尔也做出了安抚市场的举动。在货币政策例会后的记者会上,鲍威尔基本否认了后续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
鲍威尔表示,单次会议加息75个基点并不是委员会正在“积极考虑”的选项。如果后续经济形势发展与预期一致,那么接下来的两次FOMC会议上将连续加息50个基点。同时美联储也会积极与外界沟通,表明经济数据的发展是否“符合预期”。受此消息影响,美国三大股指4日全线拉涨接近3%,不过5日早盘掉头向下,三大股指全部回吐前一日涨幅,截至发稿,道指跌2.84%,纳指跌4.58%,标普500指数跌2.98%。
预计加息节奏“前快后慢”
遏制通胀仍旧是美联储的首要目标。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美国除食品和能源外的其他核心商品价格在一年内上涨了5.3%。另有数据显示,美国3月房价平均上涨15%,创历史新高。
“现在预期是比较强烈的”,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节奏方面预计会前快后慢,即前期采取快速加息的措施来对抗通胀,保持物价稳定,但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对今年美国的经济复苏及美国股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物价有所回落的前提下,后期美联储加息步伐可能会逐渐放慢。这样既能够控制物价,维持美元的稳定,同时也能够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和股市向好的表现,而后者也正是美联储一个未明说的潜在目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立鹏对记者分析称,目前美国的通胀其实是很多问题交织在一起导致的,仅靠提升利率来控制通胀,效果可能还是非常有限的。在孙立鹏看来,整体释放出的信号就是美国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因此要保持一个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即使今年美联储几次加息,到中性利率也就差不多了。在中性利率的问题上,鲍威尔表示,美联储现在离中性利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预计中性利率在2%-3%之间。
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起步
美联储按下加息键,全球多国央行做出了反应。4月中旬,新西兰央行便已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1.5%,据悉,这是新西兰央行自2021年10月以来连续第四次加息,也是自2000年5月以来首次单次加息50个基点。与此同时,加拿大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加息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上升至1%,并创下该国央行22年来最大的加息幅度。
5月3日,澳洲联储也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历史低点0.1%上调至0.35%,超出市场预期的0.25%。这是澳洲联储2010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同时也是近15年来首次在澳大利亚大选期间加息。并且澳洲联储还暗示将进一步加息,推动澳元和债券收益率走高。
“全球进入加息周期其实可以算作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起步阶段”,孙立鹏解释,这个起步的势头会引发全球资本的流动,即如果全球主要央行进入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区间,会带来一定的资本回转,由此导致一些新兴市场出现一定的问题,例如资金外流。在这种背景下,IMF这种国际组织可能会在贷款融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杨德龙也提到,美联储加息可能对全球央行都会产生一定的引领作用。此前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国央行都已宣布了加息50个基点的决定,也就是采取了抢跑的措施,这也是为了应对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的全球资本流动问题。因为美联储加息相当于美元的投资吸引力上升,全球资本就会流入到美元资产,美元持续走强,非美元货币出现大幅贬值。
不过孙立鹏分析称,就全球经济而言,目前存在着很大的下行压力甚至有衰退的风险,因此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正常化,也就是所谓的加息以及后续的缩表,节奏可能也会把控得相对较稳一些,不会太激进。
(北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