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君琳 苏凯芳)5月一个工作日的下午,一身白净职业装、胸前党徽熠熠闪光的曾惠兰,早早地来到惠安县黄塘镇接待村的办公室里,忙碌地协调公路建设施工工作。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惠安人,她从乡村网格员,一步步成长为今天的接待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计生协会会长,对基层乡村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两年的当兵经历更是磨炼出她坚韧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在她的个人字典里,从来没有“屈服”这样的词汇。
在协调公路施工建设工作上,她的态度很坚定:“企业捐资捐物力挺防控工作,现在我们更应该帮他们做到防疫、生产两不误,清理一切‘拦路虎’。”
今年3月,疫情突袭泉州。惠安黄塘接待村,这个有着2000多名村民、1200名外来流动人口、62家企业的回族民族村、三峡移民村同样面临着考验。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惠安县决定把快捷健康驿站设在接待村诗口工业区。这个消息刚传开,不少村民不理解,曾惠兰的电话一度被打爆。
然而,方舱建设刻不容缓。曾惠兰从早到晚不厌其烦地跟村民解释,电话打到没电自动关机,她只好一边充电一边给村民做工作。同时组织村委、村联防队员、网格员分组挨家挨户入户对村民开展思想工作,很快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曾惠兰还发动村民义务投工,不仅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化,也让村民们通过参与、了解,进一步打消了他们对方舱建设的顾虑。
疫情防控建筑材料运输困难,曾惠兰与辖区企业联系,充分发挥村里建材企业多的优势,紧急筹集各种短缺物料,得到众多企业的支持,推进了方舱医院按时序进度交付使用。
疫情防控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曾惠兰事必躬亲,每天早出晚归。有一天,熬了一整夜的她碰巧遇到刚起床的女儿,女儿惊讶地问:“妈妈,你是昨天回家还是今天回家的?”在她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娘说,以前你煮好饭等家人来吃,如今家人煮好饭还要等你有空,才有机会一起吃。”
复工复产阶段,为帮企业解决工人和原材料进入的问题,曾惠兰亲力亲为,在高速路口、管控卡口和工信、交通等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她像一颗陀螺不停地高速旋转着,为企业通行车辆和人员第一时间办理通行证,为开足马力复工生产提供保障。
在曾惠兰高效细致的管理方式下,接待村获评县级无疫村,有两家企业进入县级无疫工厂行列。她用做事有魄力、心中有村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辖区村民和企业的由衷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