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5日是第29个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今年的主题是“智慧人生健康路,科学补碘第一步”。泉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出,碘缺乏病是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率等。通过持续的监测显示,我市自2008年全面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以来,近年消除碘缺乏病成果得到持续巩固。但由于自然环境缺碘的状况无法改变,一旦停止补碘措施,碘缺乏病就会卷土重来。
□本报记者 张沼婢 通讯员 范桂生
碘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
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一样是作为一种营养素而存在于人体。尽管它含量很低,却是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碘在人体内每天都在进行代谢,在停止碘摄入的情况下,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人体的碘完全来自自然环境的供给,而且必需每天摄入,所以是必需的微量元素。
胎儿期和婴幼儿期(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严重的会造成克汀病、聋哑、智力损伤等。胎儿所需的碘全部来自母亲,孕妇碘营养不足会造成胎儿缺碘,如果孕期严重缺碘会出现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多于普通人群,需要及时补充适量的碘。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下降。
我市外环境同样缺碘
我市于1979年第一次开展大规模的全市地方性甲状腺肿(碘缺乏病)调查,确定安溪、永春、德化等3个县的40个乡(镇、场)为碘缺乏病区,检测病区县的雨水和饮用水均低于国家标准,证实我市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流行因素为环境缺碘引起人体摄碘量不足所致。
1995年,我市在原鲤城区(含丰泽区、洛江区)、惠安县(含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等原非碘缺乏病病区开展了系统、多指标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7.58%—41.08%,平均26.21%;尿碘中位数为75.9μg/L—91.5μg/L(6岁以上一般人群尿碘100μg/L—199μg/L为适宜),表明我市沿海地区人群中也存明显的碘营养缺乏现象,纠正了长期以来人们思想上固有的沿海地区不存在碘缺乏的观念,并开始在全市实行全民食用碘盐。
泉州市2017年组织开展全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结果共调查164个乡镇2766份水样,水碘中位数为2.7μg/L,参照《碘缺乏病病区划分标准》水碘中位数<10μg/L地区为碘缺乏地区,可见泉州市外环境普遍缺碘,属缺碘地区。
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许多国家近一个世纪的防治实践证实,食盐加碘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方法。食用加碘盐有如下几个优点:一是安全、有效。自2012年3月起,我省实施新碘盐标准,食盐加碘含量标准调整为25mg/kg,允许波动范围为±30%。这是我国第3次进行食盐碘含量调整。食用这种碘盐即可保证每日对碘的需要量,既不会造成浪费,又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反应。二是生活化、长期性。由于外环境缺碘,人类需要长期适量补碘。而人类无论种族、民族、年龄、性别都必须每日吃适量的盐,所以食盐是补碘的最好载体。通过吃碘盐,能保证补碘的生活化、适量化及持久性。三是经济、易推广。食用碘盐很经济,用钱少,只需花少量的钱即可解决防治疾病的大问题,即使对一个十分贫穷的国家也是可以接受的。
观“盐”察色购买合格碘盐
眼辨:一看包装。精制碘盐包装袋上印有“加碘”或“加碘盐”字样,并印有生产单位、出厂日期等信息,字迹清晰,手搓不掉,袋质较厚或有覆膜,封口整齐、严密,有激光防伪标志。假碘盐所印“加碘”“加碘盐”字迹模糊不清,摩擦易脱落,包装袋质较薄,烫口不整齐,容易破裂。二看颜色。精制碘盐外观色泽洁白,假冒碘盐外观常为淡黄色或暗黑色,并且不够干爽,容易受潮结块。
手捏:精制碘盐用手抓捏为松散状,颗粒均匀。假冒碘盐,用手抓捏成团状,不易散开。
鼻闻:精制碘盐无气味、更无臭味或其他异味。假碘盐因掺有工业含碘废渣,带有硝酸铵等含铵物质,因而有氨味等气味。
口尝:咸味纯正的是精制碘盐,咸中带苦涩味的是假冒碘盐。
用淀粉检验:在新切开的新鲜地瓜或马铃薯上抹撒食盐,切面变蓝的是加碘食盐,否则是假冒品。也可将食盐加入新鲜米汤,米汤变蓝的是加碘食盐,否则是假冒品。
碘盐最好存放在加盖严密的陶瓷制品中,装盐的容器应避免阳光直晒、吸潮和高温。碘盐不宜长期存放,最好是随买随吃。在炒菜、煮汤时不宜过早放盐,宜在食物起锅时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