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殷斯麒)位于鲤城区城南万寿路123号的李贽故居,是李贽青少年时期居住的地方,几经修葺之后,现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供人瞻仰。目前,李贽故居推出李贽思想陈列展,通过图文展出、双语介绍、全息投影、双屏联动等方式,令游客“身临其境”地走进古人的生活。
李贽的思想特质得益于其成长环境。李贽故居门口便是古代海外商贾来泉州上岸的聚居之处。泉州的山海大观造就了李贽开放包容的秉性,促使他形成创新奋进的思想特质。他一生心血写就的丰硕著述,更是丰富了海丝文化的内涵。
李贽故居始建于1421年,占地面积495平方米,原为一座两进三开间的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现由前落通道、天井、正厅及后落庭院组成。去年3月,鲤城区启动李贽故居修缮提升工程,对故居进行全面修缮保护,包括屋顶整修、木构件修复和更换、墙壁粉刷等,尽可能保存和延续其历史风貌。修缮过后,李贽故居以展厅的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
李贽故居的前廊通道部分,设有前台咨询处。沿着前廊,通道两侧以图文形式展示了李贽的生平资料。途经天井,正中央立有李贽半身铜像及个人简介,天井两侧立了几块石碑,墙面上则布置了李贽作品节选。踏入展厅,梁上高悬“乡贤名宦”匾额,两侧柱上挂有对联:两支双名宦,三世四乡贤。正中央则采用立体成像、LED展示屏等技术,全方位展示李贽的相关资料。此外,展厅内还陈列诸多与李贽相关的书籍、拓片等展品,其中两枚石刻印章尤为特殊。据记载,这两枚印章原件是清同治年间修葺故居时出土的,一枚刻着“李贽”,另一枚刻着“卓吾”,原件收藏于泉州市博物馆,此两枚为仿制品。步出厅堂左侧边门,是故居后院,小巧玲珑的天地,依水畔桥,花草争妍,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可供瞻仰者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