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刚刚在晋江东石海边捡到一只不会飞的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5月18日下午,晋江市野生动物救助点工作人员、泉州市观鸟学会会员肖鹏程接到了朋友的求助电话。看到朋友发来的照片,肖鹏程欣喜发现此鸟竟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是比大熊猫还稀少的极危物种勺嘴鹬。
疲惫勺嘴鹬被救助放飞
了解情况后,肖鹏程第一时间驱车将勺嘴鹬接到救助点。经过检查,这只勺嘴鹬状态良好,并没受伤,只是身体较为疲惫。“考虑到水鸟类一般不得脱离水域时间太久,否则可能会对其造成二次伤害。”肖鹏程说,当天天气晴朗,适合放飞。于是他和同事立即赶往15公里外的勺嘴鹬以往经常觅食的区域,待其休息恢复体能后予以放飞。
据介绍,在泉州过冬的勺嘴鹬一般很难接近。这只勺嘴鹬可能是从广东湛江等越冬地飞行1000多公里到达泉州,经过长途飞行体力消耗大,加上近期遇上连续降雨、海风较大,觅食困难造成身体比较虚弱,因此停在了晋江的海边“歇歇脚”。
“还好这只勺嘴鹬的身体状况不错,翅膀也没损伤,在放飞地觅食半小时后就安全飞走了。”肖鹏程说。
勺嘴鹬带来两项新数据
作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勺嘴鹬更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全球种群数量仅有600余只。
这只勺嘴鹬的出现,给泉州带来了两项新数据。一是在泉州新增一处勺嘴鹬的停歇地和觅食处,给接下来的研究保育及其数量种群记录多提供了一处研究地。二是更新了勺嘴鹬在泉州的最晚过境时间。据悉,近三年来,勺嘴鹬在泉州停留的最晚时间是4月中旬。经全国勺嘴鹬保护联盟研究,这只勺嘴鹬是去年出生的幼鸟,经验不足,其或许会在福建度过夏天。
记者从泉州市观鸟学会获悉,昨日下午3时,泉州湾区域又发现一只勺嘴鹬成鸟。泉州市观鸟学会提醒,目前还处于候鸟北迁途经泉州或夏候野生鸟类育雏的季节,如果市民在海边发现幼鸟或鸟蛋,最好不要挪动它,因为一般亲鸟就在附近。近期阴雨天多,受困候鸟增多,若遇野生鸟类受伤等情况,不可私自救助、盲目放生或带回家饲养,要及时报警或与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联系,使动物得到救治后再科学放生。
□本报记者 郭芳蓉 通讯员 吴轲朝
相关新闻
游客发现三颗鸟蛋 经救助后孵化
“在沙滩上发现了3颗热乎乎的鸟蛋,当时天气太冷,我就把它们带回来,想将小鸟孵出来。”湖南的张女士因工作出差到泉州,16日她前往晋江衙口沙滩游玩,没想到捡到了3颗鸟蛋。她将鸟蛋交由晋江市野生动物救助点的工作人员处置。目前,鸟蛋已经孵化,小鸟是环颈鸻(héng),一种迁徙性鸟类。
近日,记者在晋江市野生动物救助点见到了这3只小雏鸟,它们正在保温箱里的毛巾上“蹒跚学步”。由于幼鸟还未学会进食,现在只能由工作人员喂养。
张女士介绍,发现鸟蛋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当时还下着雨。“3颗蛋还热热的,我就觉得有小鸟在里面。但是天气越来越冷,我怕它们失温,就把它们带到车上。”张女士将3颗蛋用衣服包起来,到了晚上发现鸟蛋已经有裂缝,可以听到里面叽叽喳喳的叫声,“我自己没办法把它们孵出来,于是就报警求助。”
晋江市野生动物救助点的工作人员肖鹏程从张女士处将鸟蛋带回,把它们放进了保温箱。“回来后,有一只已经忍不住破壳而出了!小尖嘴配上大长腿,是只环颈鸻。从来没有救助过这种鸟类,希望3个小家伙能健康成长!待它们达到条件就会进行放生。”肖鹏程说,目前3只鸟都成功破壳而出。
据悉,环颈鸻属中小型涉禽,羽毛的颜色为灰褐色,常随季节和年龄而变化。是迁徙性鸟类,具有极强的飞行能力,通常沿海岸线、河道迁徙,常栖息于海滨、河滩、湖泊、沼泽、水田等湿地之中。
肖鹏程告诉记者,除了环颈鸻,他们还救助过不少野生动物,目前仍在救助点的救助动物有10余种。记者在救助点看到,有世界上巨型的六种蛇类之一缅甸蟒、“鸟中仙女”仙八色鸫、“最美水鸟”紫水鸡、红嘴相思鸟等多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
“这条缅甸蟒是群众发现的,当时它被困在晋江金井一个渔村的渔网里。”肖鹏程指着缅甸蟒说,现在它还孵出了一条小蛇。
肖鹏程介绍,印象最深的是曾救助放飞了2只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草原雕。草原雕在晋江境内出现比较罕见,应该是在迁徙途中体力不支而停留了下来。
“救助是为了让它们更好地回到大自然。”当问及将救助的野生动物放生是否会有点不舍时,肖鹏程说道,其实他并不能跟这些动物过于亲近,以避免野生动物失去野性,“一般我们给它们喂食后就会走开,尽量少跟它们接触,不能让野生动物太依赖人类。”
□本报记者 郭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