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疫情突袭,泉州遭遇“倒春寒”。防控战“疫”烽火起,吹响集结号。泉州台商投资区高度重视、忙而不乱,把“快、准、严、实、细、早”的要求贯穿疫情防控全过程、各环节,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了一道道防线。
3月13日疫情爆发以来,台商区累计发现的9例本土阳性病例均为一代病毒,未出现二代传播;自3月19日起,台商区在全市率先实现本土病例动态清零。
□本报记者 黄雅珊 通讯员 陈凤阳 文/图
科学统筹防疫工作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一次对政府治理能力的大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台商区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将常态化疫情防控指挥体系转换为战时机制,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先后多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研判疫情形势、调整细化防控措施,第一时间谋划、第一时间部署、第一时间推动。
守土有责!台商区各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敢于担当,到离病毒最近的前线,看现场、察实情、解堵点;广大党员坚守一线、连续奋战,集中接受了一次初心使命的检阅。
在防控指挥体系下,台商区成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核酸筛查、社区管控、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等14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至少由1名区领导牵头;抽调11名精干力量充实专班,实行集中统一办公、挂牌挂图作战、24小时轮值、每日动态会商等制度。
——建立快速应对处置流程图和规范化导则。如建立“计时排查法”流程图,做到快找人,“日清日结”。组建流调队伍91支共282人,建立“溯源流调计时法”,做到找准人。建立“三个第一时间”应急处置法,做到管住人,及时阻断传播风险。建立车辆转运“计时调度法”,做到快转运。
——强化核酸检测早发现能力。抽调301人组成147支医务采样队伍,建立医务人员、公安干警、镇村干部、志愿者等“1+8”工作采样点专班,科学优化采样点,创新建立“采、送、检、录”分时段错峰推进机制,实现24小时内采、送、检、录全闭环、无缝隙衔接。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辅助配套抗原检测,累计发放42万份。深入开展“清街、扫楼、补网”行动,通过数据比对、敲门入户、细分网格、逐格捞人实现全域补网。
——建立隔离点规范化管理“四个一”调度法。成立“1个区级总专班+9个隔离点分专班”的指挥体系,建立“一日一检查、一日一报告、一日一会商、一日一督查”机制,开发隔离点管理软件,设定“红黄绿”区对楼层、房间进行三维管理。成立医疗专家救治组,对老弱病残及有基础性疾病的隔离人员开展救治。对居家隔离人员,逐人签订居家隔离承诺书,安装监控、门磁卡,张贴责任牌,拉好警戒线,按照“一人一档”落实防控措施,形成闭环管理。
——建立“钥匙+鞭子”全流程大督导机制。成立5个督导组,深入防疫一线督导,一手“拿鞭子”督促推进,对能立即整改的问题,当场推动整改;一手“拿钥匙”开锁解决,对无法现场解决或需跨部门解决的,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单位,形成“督、改、查”闭环监督链条。
民生工作是社会和谐稳定的调节器和安全阀。越是非常时期,越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解决群众烦心事的同时,凝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疫情发生后,台商区充分发挥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调度中心的平台优势,健全完善“诉求件分流转办、部门协同督查、跨层调度”等常态运行机制,使其成为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特殊渠道”;开通24小时民生紧急求助热线,建立“1+10”热线联动机制,积极落实疫情群众生活保障、回应群众诉求;启动5家平价商店,每日为群众提供六大品类、17种商品,其中肉类低于市场价5%,其他商品低于市场价10%以上;各封控区成立专门的物资配送小组,推行“微信户主群下单+保供商超集中采购+志愿者配送”的模式,以一对一、点对点的形式,及时为村民配送必需品;创新建立“红黄蓝绿”四色通行证制度,保障群众出行、就医、需求,实行单线出行;实行“红黄码”医院,为特殊就医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强化人文关怀,开通“知心姐姐”24小时应急心理干预和服务热线,为管控区、隔离点人员提供心理疏导……
台商区用一系列“硬核”措施,坚决遏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用一系列贴心举措,让疫情防控工作更有温度。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坚守一线的公安干警、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不分昼夜的村(社区)工作者、身先士卒的党员干部、血脉相连的台商台胞,以及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市民群众,共克时艰,在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中谱写了新时代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自3月13日起,台商区干部职工全员取消通勤,24小时在岗在位,先后组织217支共3250名党员的先锋队、5支共831人的志愿者队伍和206名网格员、390名教师等下沉镇村、交通卡点、集中隔离点、封控区等重点区域,筑起了一个个牢不可摧的“红色堡垒”。
助力抗疫,医务人员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抗疫期间,台商区976名医务人员奋战一线,无怨无悔。4月1日清晨,台商区医院外科主管护师陈碧莲因参与医疗物资转运发生车祸,全身多处骨折。车辆侧翻时,她本能地抱紧转运箱,住院时还在牵挂工作。
真情温暖你我,大义守望相助。受疫情影响,道路封控、快递停运,台商区3名重症病患的用药面临中断风险。3月30日,在交警和志愿者等多方人士的接力下,福州、泉州上演了一场跨越两地的紧急“配送”;为了让一线抗疫人员吃上一口热乎饭菜,不少餐饮企业、爱心人士出资出力,做好后盾,守“胃”防疫一线……
两岸一家亲,同心战疫情。泉州台资企业协会台商区联谊会发起“两岸一家,同心抗疫”活动,得到泉台两地许多台商、台胞的积极响应。短短几个小时内,台商台胞出钱出力,购置了防护服、N95口罩、酒精等应急防疫物资,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提供补给。作为泉州首家台资医院,颐和医院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基层一线进行核酸检测采集工作,其中台籍医务人员8名。台湾籍护理人员陈汎汝、林彦伶已连续2年参加一线核酸采集工作。位于台商区德润产业园的泉州高品医学检验实验室是泉州市指定核酸检测的第三方机构之一。疫情发生后,泉州高品医学检验实验室一如既往发挥作用,承担部分样本检测任务,包括6名台籍检测人员在内的检测团队昼夜轮班,与病毒赛跑,满负荷进行检测,每日完成核酸检测约5000管。
防疫生产同步推进
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在3月19日实现本土病例动态清零后,台商区立足早谋划、早部署,以系统性思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4月4日就率先出台全市首份复工复产闭环管理导则。机器响起来,工地忙起来,社会动起来……台商区按下复工复产的“快进键”,全区上下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奋力推进复工复产,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复苏态势。
突出高位推动,台商区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
台商区出台《2022年度“抓开放招商 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大开放推动大招商,以大招商引进大项目,突出高位推动,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一把手”带头招商,树立招商引资“全区一盘棋”思想,全民动员,奋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今年以来,全区累计签约项目36个,投资总额836.21亿元,已完成年度目标的64.3%;已签约2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0个,总投资719亿元。
推进项目建设,台商区稳住经济增长“压舱石”。
台商区深入实施“项目攻坚2022”,确定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42亿元、新开工重点项目68个以上、新建成项目40个以上等一揽子目标任务。1—4月,全区151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80.2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3.79%。鸿锠机械项目等19个项目新开工,总投资52.83亿元;杏秀路等7个项目新建成,总投资65.51亿元。
出台政策支持,台商区帮扶企业送上“定心丸”。
疫情发生以来,台商区不少龙头企业“戴着口罩抓生产”,机器设备高速运转,一条条生产线不停工不停产。企业开足马力,加大生产力度,追赶全年目标,台商区各级各部门积极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为高质量复工复产创造条件、提振信心。
在“省68条”“泉州33条”支持措施的基础上,台商区出台《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援企稳岗促就业十条措施》,并将政策上线“亲清家园”平台,通过线上办、掌上办,优化经办服务模式,让惠企纾困资金快速直达公司账户。同时,台商区从区直部门选派207名区管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组成64个工作小组,挂钩服务253家重点企业和188个重点项目,督促指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截至目前,“亲清家园”平台新增上线惠企政策4项,兑付175次,兑付金额达1277.22万元,已为台商区重点缺工企业发送招工短信600万条,协助辖区企业新招聘员工3833人,兑现一次性稳就业奖补92.4万元。
“疫”往无前,慎终如始。当前,泉州正处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时刻。台商区将致力于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打造舒心的合作平台,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主阵地、高新产业发展主阵地”,建设“改革试验区、开放先行区、创新引领区、融合示范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