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改造提升企业内生动力,激活企业提质增效引擎。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去年9月我市启动实施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以来,围绕绿色化发展、智能化改造、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应用四大重点工程,我市企业在技改投资上节节攀升。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市工业投资增速达36.1%,位居全省首位,其中,技改投资增速达42.5%,位居全省第二位。
□本报记者 黄文珍 通讯员 谢坤霖 文/图
边角料变废为宝 绿色循环成关键词
响应“双碳”战略,寻求更具可持续性、包容性和韧性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已逐渐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并在产业技改与产品创新上“落地生根”。
走进福建亿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宏)的生产车间,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引人关注的是,循环、绿色、环保是该企业在生产工艺、制造设备上的“关键词”。
“由于每个部位的牛皮形状、质量、厚度都不一致,因此在皮革加工制造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碎皮革边角料。企业处理这些边角料既要花费成本,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该企业总经理张瀚文透露,如何让这些边角料循环再利用,市场对这些再生皮革接受度如何等问题在他们脑中闪现,成为他们思考的方向。“只要含皮量达50%以上,在欧美国家仍被认定为皮质产品。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国际品牌对这种绿色环保皮的认可和需求热度很高。”
有了前期调研的基础,他们对相应工艺、设备等研发、引进与改进也有了底气。“我们寻找了多个设备制造商,对生产线上的每个环节进行了分段研发、设计。”张瀚文告诉记者。作为在皮革行业摸爬滚打33年的“老将”,他对皮革制造工艺流程、产品结构等了如指掌。“在设备厂商交付设备之后,我们又根据生产需求进行了二次技改。该条生产线共投入了3000万元。”
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工人正在搬运成卷的皮胚成品,闻不到任何异味。“再生皮革生产工艺为,先提取废碎牛皮的蛋白纤维,通过搅拌制浆,然后将这些蛋白纤维一层层铺到无纺布、针织布、机织布等上面,而后运用水刺的方式,把蛋白纤维填充到机织布里头,让纤维与布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张瀚文说,烘干后就是皮胚的成品了。“这些皮胚不再是不规则的形状。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不使用化学制剂,用于水刺的水也可以循环利用。”
“我们主要与品牌加工厂配合,走中高端市场。耐克、阿迪达斯、普拉达、古驰等国际品牌是我们的客户。”张瀚文透露,随着市场接受度逐步提高,为了满足日渐增多的客户更多元的需求,他们正着手布局第二条生产线。“一方面可以扩大产能,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再改进,做出更丰富的产品。这条生产线的投入也不会少于3000万元。”
渐进式技术升级 勇攀市场更高阶梯
技改是制造业企业不断向上攀爬市场阶梯的助推器。
在福建省安元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从鞋服、箱包,到公路安全服装、交通标识等反光材料应用展品,“见证”着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前进步伐。
“反光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起初,我们做的是应用于鞋服、箱包等的反光材料,提升产品的时尚性。当然,这并不是产品技术研发的终点。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发展,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努力创新产品向更高的技术门槛延伸。”该企业董事长王文显告诉记者,反光材料在交通领域应用场景多,且技术门槛更高。多年前,该领域反光材料只能靠进口。“2011年,我们开始进行微棱镜道路反光膜技术的研发。”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沉淀,该企业在2017年进入小量生产阶段,并在2018年实现规模化生产。“这些年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和技改的不断推进,产品生产的等级也渐进式地向上攀升。”王文显透露,从2018年,生产出国标2级产品;到去年,已将产品做到了国标4级。“国家对交通反光材料有严格的标准,包括材料、亮度、耐用度等。比如,2级材料,使用寿命为3至5年;4级产品使用寿命7至10年,且亮度更亮,光衰更慢等。”
“企业必须始终坚持技改以实现产品升级,否则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定会遭遇瓶颈,市场也会越做越小。”王文显坦言,这些年来,每年研发投入占比10%,累计在技改投入上达上千万元。通过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的持续改进,在产品等级的阶梯上努力攀升,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目前,我们开始着手研发5级反光材料。”
率先建设管理系统 推动企业技改投资
技改投资是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指标。去年9月,我市实施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以来,在推动绿色化发展、智能化改造、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应用四大重点工程上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1—4月,全市11个县(市、区)技改投资累计实现正增长。
“为全面摸底全市工业投资项目储备情况,我市率先建设‘泉州市工业投资项目管理系统’,全面征集在建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征集2022年工业项目1152项。”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实施我市“项目攻坚2022”活动中,深入项目实施一线,及时发现、全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以技术改造为杠杆,撬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其中,推进节能技改,已征集到2022年拟实施的节能技改42个,其中泉州中化余热回收系统优化改造、恒安纸业磁悬浮透平机节能改造等11个项目入选省级2022年第一批工业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名单,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截至4月底,有18个项目已投产,实现节能量15万吨标准煤。1—4月,征集到绿色经济项目108个,涉及电子信息、建材、轻工、能源、机械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有74条数字化生产线项目纳入重点技改项目库;全市已完成5个智能工厂的建设;新增上云企业超3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