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1662年,盘踞台湾城的荷兰殖民者在郑成功军队的强势驱逐下,终于崩溃瓦解。是年2月1日,荷兰总督揆一低头认输,乖乖签订投降书,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南安人郑成功也因此谱写“开辟荆榛逐荷夷”的光辉篇章。郑成功是两岸人民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是开台祖之一,被许多台湾同胞视为台湾的“守护神”。郑成功带去的许多中华传统文化,对台湾的影响既深且广,今日,台湾有奉祀郑成功的大小庙宇100多间。回顾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历史,也为现今完成国家统一、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反对台独分裂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启示。 □本报记者 吴拏云 文/图(除署名外)
不畏艰险东征台湾
“十七世纪初,来自西方的荷兰殖民者武力占据我国台湾。当时的荷兰是世界上一个‘庞然大物’,号称‘海上马车夫’‘世界第一强国’。郑成功大义凛然,忠心报国,驱荷复台,功勋卓著。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无可争议的杰出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一个光辉典范。”泉州市郑成功研究会会长郑栋梁这样评价郑成功驱荷复台。
郑栋梁在其著述《一代英雄郑成功》中还表示,郑成功东征台湾,历尽艰辛,主要经历了三道重大难关:第一道难关是渡海登台。当时台湾海峡素称“黑水沟”,洋流动向,神鬼莫测。1661年4月21日(农历三月廿三),郑成功率领25000多名将士、400多艘战船,从金门的料罗湾出发,向台湾进军,途中就曾遭遇风暴,停滞数天,军中还出现粮荒。郑成功临危不乱,坚定不移地指挥前进,大军最终神奇地渡过鹿耳门进入内海,并迅速登陆;第二道难关是历经两场海战。一场是迎战荷兰的驻军舰队,一场是迎战荷兰的援军舰队。当时荷兰拥有世界上一流的海军舰队,其在台湾驻扎着一支以荷兰古代英雄命名的“赫克托号”为主舰的海军舰队。郑军集中火力引爆了“赫克托号”的火药库,赢得东征第一场海战的胜利。随后,荷兰设在印尼巴达维亚的东印度公司派十艘战舰赶来援助,又被郑成功以“狼群战术”击退。两场海战,郑军大获全胜;第三道难关是历经三场陆战。当时驻扎台湾岛上的荷兰殖民军持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郑军与之在北线尾、赤崁城和台湾城打了三场大战,过程惊心动魄。最终,在郑军的猛烈攻击下,荷兰总督揆一无力支撑,于1662年2月1日向郑军投降。
复台之举使得郑成功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在郑成功的故里——南安石井镇,今建有郑成功纪念馆,馆内陈列着郑成功头发、玉袍、靴等重要文物,供世人瞻仰。1982年,南安郑成功墓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石井延平王祠被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安水头还建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文化中心”。
闽南习俗在台流行
“郑成功复台对推动汉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梧桐认为郑成功及其后继者在台湾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既发展了台湾经济,又加速了汉文化在台湾的传播。
复台之后,郑成功利用自己的军队和福建移民带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加大台湾的开发力度。他没收荷兰殖民者当局非法侵占的“王田”,改为“官田”,租给百姓耕种,按上、中、下三等征收租税。同时实行“寓兵于农”政策,令将士“按镇分地,按地开荒”。郑成功还积极向土著的高山族人民传播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高山族人民莫不“欣然效尤”,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岛内各地逐渐呈现出“知勤稼穑,务蓄积,比户殷富”的景象。陈梧桐表示,郑成功利用台湾靠近祖国大陆,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优势地位,自己又拥有庞大船队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与祖国大陆及海外的贸易。台湾商船曾扬帆日本、吕宋、苏禄、马尼拉、柔佛、马六甲、朝鲜等地。由于海外贸易的发展,“凡中国各货,海外皆仰资郑氏”,台湾“财用益饶”。郑成功及其后继者还在台湾建孔庙、立学校。一些明朝的遗臣和文人,如徐孚远、王忠孝、辜朝荐、沈佺期、纪石青、曹从龙等东渡入台,他们或授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或著书立说,抒发民族气节,对台湾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郑氏官兵和沿海居民的大量入台,闽南地区的一些时令节日和风俗习惯也在台湾得到了进一步传播。闽南流传已久的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纷纷在台湾广泛流行开来。今天台湾的民间习俗、方言曲艺、传统工艺等,仍然保留着浓郁的闽南和客家传统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5月,为增进泉台友谊,泉州市赠送台南一尊高近8米的郑成功石雕像。这尊石雕像选用泉州最著名的砻石(俗称“泉州白”)为材料,由惠安名师精心设计,并由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打造而成。如今该石雕像亦成泉台友谊的象征物之一。
敢于亮出正义之剑
广东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炳杰认为,郑成功是一位生于海、长于海、战于海、存于海的海洋民族英雄。他熟识闽海气候,长于利用风潮水流指挥海上作战,其军事爱国主义蕴含着强烈的海权意识。
原青岛社科联科普部负责人李厚恩表示,明郑军政权创制“郑氏之牌”和国姓爷旗号,郑氏之牌系图记篆文“石井郑府”四字。持有“石井郑府”牌记的海舶在东西洋面畅通无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国际认证的性质,这对于整顿海上秩序和确保海上贸易安全起到了促进作用。明郑军政权还出台护侨护商的政策。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菲律宾(时称吕宋)发生了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华侨惨案。郑成功于1662年1月派遣使节到马尼拉,将亲笔信交给当时的菲律宾总督、西班牙人曼利克。在信中郑成功谴责了西班牙殖民者压迫当地华侨的罪行,责其不应再虐待华侨,否则被重创的驻台荷兰军可为其“前车之鉴”。这是开启中国历史上官方出面保护华侨正当权益的先河之举,大长了东南亚华侨的志气。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使台湾海峡两岸的领土重新为中国人全权控制,降低了附近水域通航贸易的危险系数,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推向新高度。徐炳杰称,郑成功倚重并运用其所建设的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积极开拓万里海疆,当中华民族的海外利益受到侵犯时,敢于亮正义之剑,这使得郑成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注重运用武力维护中国海外贸易秩序和海外华侨权益的先驱。
统一乃是大势所趋
据悉,从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起,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推出原创展览“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海峡两岸郑成功史迹展”。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郑成功史迹,共分四个部分:“忠节起自闽南安 彬彬儒服亦儒冠”——成长史迹、“撑起东南天半壁 人间还有郑延平”——抗清史迹、“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复先基”——东征史迹、“谁能赤手斩长鲸 不愧英雄传里名”——纪念史迹。展览包含120张图片和65件(套)文物,其中,1675年荷兰文原版揆一著《被贻误的福尔摩沙》、郑成功画像、南安石井郑成功墓出土头发、首次与观众见面的清泥塑彩绘郑成功坐像等都是极其珍贵、难得一见的文物。史迹展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郑成功这位历史人物。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8月18日。
郑成功驱荷复台对祖国统一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对此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秘书长李细珠曾著文表示,任何外国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统一。郑成功当年挥师台湾,直接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主义帝国荷兰。郑成功毫不畏惧,向荷兰殖民者严正宣示中国对台湾的领土主权,有谓:“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来索,则地当归我。”这是何等无畏的英雄气概!郑成功率大军围困荷兰人达9个月之久,最终迫使荷兰人签订投降条约而撤离台湾。郑成功驱荷复台,扫除了中国完成领土与主权统一的外部障碍。这个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中国人完全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李细珠还表示,之后康熙皇帝在郑成功驱荷复台的基础上完成中国领土与主权的统一,使台湾成为大一统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顾历史,正视现实,统一乃历史必然,回归是大势所趋。
《观察》杂志社发行人纪欣指出,今天纪念郑成功,最重要的是促进两岸统一。回顾中国历史可知,台湾不论是明末被荷兰人侵占,或清末被日本人割据,都是因民族自身弱乱而遭外族掠夺。“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两岸复归统一将是历史的必然。”纪欣说。香港中评社认为,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之际,怀念这位民族英雄、纪念他的历史功绩、思考当下的两岸关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仅有助于了解他力抗外侮、反殖民的功绩,也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鉴,思考如何维护两岸和平发展、推动国家完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