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都市·社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5月31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镜头定格“石敢当” 传播乡土文化
迷你版的“石敢当”
草丛中的“石敢当”
躲在墙角的“石敢当”
最早拍到的“石敢当”

今年58岁的刘翼是晋江的一名美术老师,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出于对闽南文化的热爱,他从2007年开始走访晋江街头巷尾,用镜头定格“石敢当”、砖雕等老物件。十几年间,他拍摄了三四百只形态各异、各种材质的“石敢当”。他将这些照片做成教材,融入学生的课堂之中,传播、传承晋江乡土文化。

初衷 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

“美术课程里有乡土美术课,我觉得建筑是最直观的乡土文化的体现,就好像凝固的音乐一样,我就想把摄影和传统的闽南建筑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所以我最早是拍古厝,拍摄时在村庄里看到‘石敢当’,知道这也是闽南人精神的一种体现,就顺带拍下来。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一张,是2007年在安海拍摄的。”刘翼介绍,那年的一个夏日雨后,他行走在小巷里,不经意间发现一块被风雨侵蚀得模糊的长条石,走近细看,上面刻着“石敢当”三个字。惊喜之余,他拿起相机拍了下来,从此就与“石敢当”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几年间,刘翼走遍了晋江所有的镇街。“拍摄过程有惊喜也有艰辛。”刘翼说,早年晋江很多村庄都有“石敢当”,后来随着旧村改造,很多都遗失了。所以现存的“石敢当”一般都在一些旧村里,有些被草覆盖着,有时他还是在坍塌的古厝里拍到的。有时走遍整个村庄,一张都没拍到,有时不经意就发现了,或是在墙角,或是在马路对面,静静地蹲立着一尊“石敢当”。

意义 承载着浓浓乡愁

“这三四百张‘石敢当’照片都是实地拍摄的。”刘翼说,它们有的立在路面,有的镶嵌在墙上,有的在门楣上,有的在屋顶。这些“石敢当”中,最大的是安海佛塔形的“石敢当”,高度有3米多;小的则只有近30厘米,就在一个砖头上随意雕琢“石敢当”三个字,就地取材,朴实无华。

“自古以来,‘石敢当’有保平安之意。”刘翼将拍摄的照片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展示讲解,“让学生知道闽南地区早期有这种传统,现在的学生都住在套房里面,对这些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据了解,“石敢当”一词最早见于汉元帝时代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寓意石头坚实不易腐朽,能抵挡,敢担当。人们认为,石头最坚硬,一切艰难险恶就让石头承担,即石头敢担当。

刘翼表示,随着旧村改造的不断推进,“石敢当”的数量将越来越少。“但每一尊‘石敢当’,都蕴藏着浓浓的乡土情怀。”刘翼说,“石敢当”承载着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愿望,是“祈福平安”的一种直观表现形式,也是浓浓乡愁的承载平台。

□本报记者 吴志明/文 受访者/供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版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都市·社区
   05版:都市·深读
   06版:都市·社区
   07版:经济·资讯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财富
   10版:教育
   11版:地方新闻
   12版:旅游
   13版:综合
   14版:清源·新悦读
   15版:文 体
   16版:看天下
40项文旅活动闹端午
每梯装两个灭火器 业主认为配备不足
晋江推出民俗文化大餐
节前上门慰问 情暖百岁老人
阿婆摔倒受伤 路人出手施救
镜头定格“石敢当” 传播乡土文化
泉州西标杆新盘首期开盘劲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