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台商投资区发布2022年第1号《泉州台商投资区总河湖长令》,按照“治—建—管—用—展”总体思路,在全区开展“安水、碧水、活水”三大行动,打造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的治水“升级版”。
□本报记者 黄雅珊 通讯员 仇梅婷
“安水”行动 保护水体
“安水”行动包括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管控、构建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三方面。
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管控。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划定百崎湖滞洪区范围,维护空间完整、功能完好、生态环境优美的河湖水域岸线,确保河湖行洪安全,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在保护中有序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巩固完善全区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成果,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分区分类管控,提高空间管控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全面完成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整治任务。
构建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加快实施张坂镇七一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玉山水闸工程、玉沙湾公园景观海堤工程,夯实月亮湖流域防洪挡潮基础。提升五一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推动申报全省“闽水杯”水利优质工程评选。建设百崎湖流域信息化平台,构建流域全要素物联感知网,提升百崎湖流域水资源配置和智能调度能力。启动建设洛阳江—黄塘溪安全生态水系、洛阳镇万安村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强化洛阳江流域防洪排涝能力。
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一户一表”给水工程建设,完成11个村“一户一表”给水工程、3个村给水管网工程,累计改造建设管网长度181.1公里,新增受益人口1万人以上,巩固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实现同源同质供水目标,构建城乡供水融合发展新格局。
“碧水”行动 提升水质
“碧水”行动包括打造水污染治理样板、加强交接断面水质保护、扩大生活污水治理覆盖面、加强农村小微水体治理四方面。
打造水污染治理样板。推进百崎湖、洛阳江水生态实验基地建设,研究水体净化技术,探索通过复合生物滤床、人工湿地、稳定塘等工艺提高河湖水质,打造“碧水河湖”示范点。开展禁养区违规水产养殖清退专项行动,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加强人员、经费保障,切实防止新增违规养殖破坏河湖水环境。
加强交接断面水质保护。完善区域、流域协商协作机制,明确上下游治水权责,实施联合会商、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推动解决跨区域、流域水环境问题。到2022年底,力争乡镇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以上。
扩大生活污水治理覆盖面。完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向农户延伸。完成1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新建改造乡镇污水管网10公里,全面整改负荷率低于50%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
加强农村小微水体治理。结合村庄清洁行动、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农村沟渠、水塘等小微水体治理,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管水治水到村进组入户,打通“最后一公里”。结合河长制及考评中心小流域巡查,持续开展日常考评,每月通报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
“活水”行动 改善生态
“活水”行动包括大力实施活水项目、积极培育水生态产业、打造水文化景观三方面。
大力实施活水项目。推动实施山美灌区现代化节水改造中央资金项目,将长期荒废的惠南干渠列入改造盘子,新建、改造渠道9公里,打通东园、张坂片区河道生态补水通道。实施白沙片区中心水体项目建设,连通洛阳江—百崎湖水系,建设生态绿廊2.2公里,提高流域生态补水能力。持续开展河湖库塘清淤工作,实施郑和渠、惠东南干渠清淤整治工程,建立清淤轮疏长效机制,持续改善河湖水质及水环境面貌。
积极培育水生态产业。发挥新区江河湖海生态资源优势,突出文旅优势产业,充分利用海丝生态公园、海丝艺术公园等独特的生态空间,引入、整合新型业态,打造文旅产业基地和现代消费升级聚集地。系统谋划建设生态连绵带,打造“生态屏障—生态廊道—城市公园”三级网格化生态空间体系,构建环泉州湾生态连绵带展示面。
打造水文化景观。以水域空间或水利工程为依托,以城镇、村庄等人口集聚区的河湖为重点,大力实施河长制主题公园、亲水口袋公园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需要。大力开展水文化建设,开展“最美河长”“最美河湖”系列评选活动,传承新时代治水理念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