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今年以来,泉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全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实干实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回首前五月,新春伊始,泉州开局加速度,起步冲刺跑,全面挂图作战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一年;面对疫情突袭,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共克时艰,顶住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逆势而上,1至4月,泉州工业投资增长36.1%,居全省首位;至4月末,市场主体132万家,同比增长8.6%,月均新增超万家;截至5月31日,全市累计签约项目932个。于艰难中砥砺前行,泉州一次次展现“爱拼会赢”城市底色。
□本报记者 孙灿芬 蔡紫旻
多措并举稳增长 前四月工业投资增长全省第一
心无旁骛做实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应对开年以来的机遇与挑战,泉州以实干作答。
开年抢一把。泉州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2022年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方案》,明确71项攻坚任务,力促经济开好局、起好步。春节期间,先后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动员大会,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1+13”政策“大礼包”,全方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瞄准增资扩产,推动存量企业就地增资扩产、就近配套循环。瞄准提质强产,市领导任12个细分产业发展小组组长,挂钩“建链、强链、补链”各项工作,“一产一策一专班”“一规划一计划一方案”,着力构建万亿级产业链群,培育若干个百亿级、千亿级新兴产业。
抗疫帮一把。在省系列支持政策基础上,泉州出台9个方面33条措施,并在工业、商贸、金融、用工等方面配套帮扶政策举措。聚焦防疫稳产,泉州创新探索、孜孜以求——
破解物流难,创新推出“泉通行”APP,在国内率先开发货运车辆电子通行码,提高企业车辆通行率;破解防疫难,倡导创建“无疫工厂(园区)”“无疫工地”,实行闭环管理,开通核酸检测、员工返岗、防疫物资供应“绿色通道”;破解供应链配套难,拿出“真金白银”奖补,鼓励供应链平台企业发挥采购规模优势,降低中小微工业企业采购成本,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产能对接、协作配套;破解拓展市场难,推动“泉州造”产品对接各大电商平台,启动百场促销活动。今年1月,满载本地制造货物的中欧班列,从泉州首发驶向终点俄罗斯莫斯科。疫情后的4月底,中欧班列重启。在当前海运费用高涨、一柜难求形势下,中欧班列对比海运,运输时间缩短六成、费用节省三成,成为泉企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新通道,彰显泉州统筹打好防疫和复产硬仗的信心和决心。
直面疫情,泉州最大限度保龙头企业生产、保重点项目建设。晋江信泰公司实施厂区封闭管理,将外宿员工迁回宿舍,各大产品线实现八到九成开机率。南安项目工地严格闭环管理,三安半导体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南安智能卫浴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兴泉铁路南安北站综合配套建设工程等50个各级重点项目未停工。
迈向复苏,泉州结合“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结合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一企一策促发展、一项目一机制促进度。截至5月31日,全市累计签约项目932个(包含意向、框架、正式合同),投资总额6952.91亿元,其中,正式合同项目559个,投资总额3647.43亿元。
逆境下的扎实努力换来了前四月的出色答卷。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工业投资增长36.1%,位居全省第一;4月末,本年新开工项目324个,同比增长达41.5%。
暖心出招稳市场 万名干部进万企解决“急难愁盼”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疫情影响,泉州暖心出招、实在减负,支持市场主体更好生存、更快发展。
围绕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领导到一线、局长走基层、干部下车间”,开展“局长走基层、进企业”,送政策上门、送服务上门,形成千名领导挂企业、万名干部进万企的浓厚氛围。
急企业所急——
推行不问即知、不见即办、不来即享、不跑即用的“四不四即”便利化服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因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费减免政策,石狮市阳光中科(福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个月减免税费65.06万元;由于上下游供应链受影响等原因,福建中科光芯减产30%,通过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今年能获退税收入1900万元。
瞅准资金堵点,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开展百名行长、千亿资金服务万个市场主体的“百千万”融资促进活动。用好省级政策性优惠贷款,“纾困贷”、制造业专项贷以及“科技贷”“外贸贷”投放水平居全省前列。3月突发疫情后,帮助市场主体获得第六期纾困贷57亿元,居全省首位,惠及企业1300多家。今年,泉州获批政府新增债券额度267.74亿元,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单列40亿元支持疫情防控和重点项目建设。(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