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踔厉奋发启新程,笃行不怠勇争先。
今年以来,南安紧扣“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和“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锚定目标、抢抓进度、攻坚比拼,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4月,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8%;42个省级、85个市级、263个本级重点项目均超时序进度;累计签约项目198个、总投资690.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53.1%。瞄准打造“26℃之城”,组织策划202个、总投资1008.1亿元的城乡建设品质提升项目。超七成财力投入民生领域,本级4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1亿元。
面对突发疫情,南安“快、准、严、实、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力保障民生供给,闭环管理力保901家规上企业不停产、50个重点项目不停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本报记者 蔡紫旻 通讯员 陈鑫炜 黄瑜鹏 洪荣华 梁鸿彬 陈莎莉 郭燕萍 林文家
重塑产业生态 寻求变道突围
日前,工信部公示《关于第三批第一年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泉州的三家上榜企业恒利达工程机械、英侨机械、群峰机械,都来自南安。
观滴水可知沧海。近年来,南安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兴市,从石材、陶瓷、机械装备、水暖厨卫、电子信息、日用轻工等主导产业实际出发,持续抓好梯度培育、多维赋能;不断提升现代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初步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园区标准化建设重塑产业生态,探索产业转型、变道突围的“南安路径”——
今年5月,南安数字化卫浴产业园开工。作为泉州市加快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通过盘活不良资产包,一体改造旧厂房、建设标准化新厂房,配套卫浴产业众创、展示、企业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功能中心。以数字化卫浴产业园示范引领,南安瞄准龙头企业,布局落地一批专业型、配套型小微产业园,连点成线、连线成带打造全产业链的标准化园区集聚带。目前,总用地面积近1万亩的15个小微产业园,已建成厂房面积约62万平方米,导入共享、海尔、五矿等一批行业龙头,超500家企业入驻或意向入驻。正在如火如荼施工的泉州(南安)高端装备智造园项目,一期预计2023年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打造产业新体系。南安坚持平台、数智、项目赋能,聚起一片片优势产业集群、筑起一块块数智创新高地。
与海尔卡奥斯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国石材行业应用总部,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传统石材产业融合;携手中国铸造行业龙头共享集团,联合打造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泉州)中心,建设3D打印快速制造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运营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发挥龙头企业九牧、泛家居平台及大型央企五矿集团资源优势,建设万洋智慧厨卫、奥飞智能卫浴、圣康卫浴、数字化卫浴产业园;抓好泉州芯谷南安分园区、泉州(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精准招引对接关联项目……
聚焦园区标准化建设,为未来发展腾挪拓展空间。在南安,抓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盘活低效用地、重塑物理空间、提高亩均效益,已然成为全市上下共识。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南安在全市率先组建园区集团,探索“国有企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运营商”多种组合的混合所有制开发模式、工业用地“带设计方案出让”、可租可售可退出弹性供地机制等;成立工业园区标准化管理中心,每个园区配备一支专班,由南安市领导挂帅,精准对接服务;对标先进园区开发运营模式,聘请国际咨询机构理顺园区开发、建设、运营机制;出台低效闲置用地清理盘活实施意见,启动“3年1.5万亩”清理行动,清理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351.6亩,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
提品质塑颜值 城乡宜居有温度
“26℃之城”,是更有温度、更宜居的城市,意味着城乡更有品质、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今年泉州市两会期间,南安提出:全面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全力打造“26℃之城”。这是该市主动呼应和融入泉厦两大中心城市布局,聚焦“以水为媒、以路为线、以文为脉、以产为融”,进行片区更新改造、交通设施建设、民生事业建设、城市景观雕琢的新征程。
规划引领、设计先行。由同济大学、华阳国际等高校、专业机构专家组成的城市规划顾问组,科学梳理南安城市规划、片区规划、节点设计。尊重民情民意,在片区规划阶段,召集设计专家团队、项目业主、属地乡镇、居住地群众共同论证完善,寻找“最优解”。以文塑形,放大世界遗产和“奥运双冠之城”效应,守护城市文脉、打造城市新名片。
连点成片,统筹城市有机更新与民生建设。
立足为民建城,南安秉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精明增长”理念,启动11个重点片区更新改造,加快10大类、202个城乡品质提升项目建设,推进中心城区、北部新城、南翼新城“一市三城”成形成势。在罗东片区改造中,拔地而起的福建童昌医院、银河商业广场、银河新城、湖滨小公园等项目,都让该片区有了宜居宜业小城镇雏形。北山片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通过拆旧建新、街景整治、生态塑造、更新提级,在南安老城区打造集教育、街区式商业、高端住宅区、景区和工业遗址广场等为一体的“闽南生态慢活社区”。
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稳幸福“一个也不能少”。南安接续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超越三年行动,优化城乡教育设施规划布局,策划生成总投资超20亿元的教育工程包,预计今年新增学位1万个,泉州医高专南安校区加快推进建设。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高位嫁接上海大学优质医疗资源、全国首创“专家组团式帮带”模式;上海大学附属南安医院、童昌医院、成功医院新院区建成后将新增床位3000多张。
以路为线,加快构建完善的对外交通体系、畅通对内交通微循环。
作为泉州城市外围快速路的重要节点,今年以来,省重点项目、南安武荣大桥施工建设“快马加鞭”, 项目建成后,南安到泉州东海片区的车程将缩短到30多分钟,加速该市丰州、霞美两镇融入泉州“环湾向湾同城化”建设大局。今年5月开通的石井至翔安泉厦城际公交,成为泉州第二条城际跨市公交,也是泉厦同城化发展的具体举措。当前,南安抓紧推进国道324改线南安段、市区外环路等58个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今年累计完成投资32.4亿元。
以水为媒,用“两溪一湾”串联起城市的水生态动线。
南安域内水系密布,被称作泉州“大水缸”,也是全省水利大县。当地创新提出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治水新理念,启动“两溪一湾”安全生态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以西溪、东溪及石井湾为重要空间载体,覆盖21个乡镇(街道),包含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和生态景观治理工程,通过建设休闲绿道、城镇景观路、亲水平台等配套设施,打造景观优美、生态良好、文化丰富的水生态环境。今年以来,“两溪一湾”安全生态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共投入1.9亿元,建成美林、丰州段,东西溪一期,滨海景观廊道初具规模。
创先争优晋位 探索以“制”促“治”
南安市委市政府深知,无论是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开展“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还是全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都需要强化制度力量、提升治理效能。
实践中,南安不断在制度机制上有新突破。开展“创先争优晋位大比拼”活动,实施“局长走流程”专项行动,创新大督导机制,推广“136”工作制度……常态化挂图作战、路演晾晒、对账销账,一线查摆问题、层层传导压力、督导协调解决问题,制度力量增强、火热比拼氛围渐浓。
南安创新开展“创先争优晋位大比拼”活动,聚焦“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做活机制、补齐短板、唱响名片”总要求,找准制约各领域改革发展的短板弱项、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薄弱环节、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风险隐患,建立比拼机制,乡镇(街道)全年比拼、季度比拼,各部门比拼服务、比拼形象、比拼效率,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南安开展“局长走流程”专项行动,职能部门“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深入查找行政审批服务过程中的“堵点”“痛点”, 梳理问题、针对性解决,有力推进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提升审批服务效率“三减一提升”目标实现。
大督导机制通过常态化跨区域的穿透性协调督导,发挥“钥匙”和“鞭子”职能作用,有效厘清部门、乡镇之间的责任边界,减轻基层压力负担,打通重点工作抓落实“最后一公里”。
“136”工作制度旨在理顺协作配合运行机制,形成共建、共享、共约束、共促进的协作工作格局,将任务明确到每季度、每个月、每一周,心中有数、工作见效。
3月疫情来袭,南安依托大督导机制,按照“快、准、严、实、细”要求,组成12个督导小组,每日督导检查各乡镇(街道、开发区)防疫工作,分析堵点难点、梳理风险点,提出工作建议。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对接解决物流不畅、人员流动不顺等焦点问题,保障50个各级重点项目不停工。
“企业复工情况如何”“根据你们企业情况,可以向市里申请稳岗就业补助”…… 进入复工复产阶段,南安市委宣传部入企“三员”动起来,牵头组建联动助企服务小组深入挂钩企业,开展面对面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在常态化服务入企“三员”机制下,该市重点选派171名市直单位科级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和业务骨干,直插一线,指导防疫和安全生产,助力复工复产。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度”,南安美林街道划分四个区域挂图作战,一周一晾晒、一季一路演、半年一检验,项目进度实时更新,LED屏滚动管理,推动一批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扫尾,一批民生项目提前完成落地。
一个个生动案例,彰显着南安以“制”促“治”的最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