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泉州市“十四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专项规划》近日出台,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市城乡基础设施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新区集聚和古城提质为重点,重点实施十大提升工程,构建支撑跨江发展、跨域融合、区划重构、聚城畅通、聚湾强心的现代化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到2025年,环湾核心区城市形象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整体质量、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本报记者 谢曦
交通互联互通 在市区内部基本实现15分钟上高速
立足推进城市交通互联互通,持续实施“聚城畅通”工程,推进高(进出城高速公路)快(城市快速路)一体化,打造“一环城、两环湾、多向放射”快速交通体系,突破组团联系通道,完善内部路网级配,提升城乡公共客运服务,实施“三微(微枢纽、微循环、微整治)、两新(新慢行、新停车)”城市交通品质提升工程,推进“369”交通圈生活圈产业圈建设。到2025年,在市区内部基本实现15分钟上高速,重大交通枢纽高快交通体系全覆盖,新增城乡公共停车泊位共3万个。
人居环境质量 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完成
聚焦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全面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全市32个片区的有机更新、片区滚动开发,以泉州湾为核心、东海为主中心,建设“两江一湾”海丝新区。完善垃圾分类制度和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持续推进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实现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
以“世界的古城,活着的古城”为引领,提升古城风貌品质。到2025年,古城西街片区、文庙(后城)片区、城南片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三片一轴”整治提升全部完成,创建世界遗产典范城市。
园林绿化品质 新建公园绿地500公顷以上
着力优化城市园林绿化品质,开展绿满泉城绿化提升行动,实施“十百千”工程(十平方公里郊野公园、百里绿廊、千里福道),构建“山水园林、文化园林、百姓园林、门户廊道”,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到2025年,全市建设提升15个郊野公园,市域范围新建公园绿地500公顷以上,打造700个以上口袋公园、各类游园和小微游园。
基础设施安全 推动天然气管道“县县通”
为加强基础设施安全韧性,“十四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完善供水、供气保障,县(市、区)全部具备双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推动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开展泉州市市区水系联排联调,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完成市区易涝点整治,开展地下空间设施隐患排查及安全运营。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实现城乡居民供水“同质、同服务”。
城市管理水平 基本建成泉州城市信息模型平台
围绕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实现城市网格全覆盖,将管理范围拓展至农村公共管理区域。在生活垃圾处理、水系治理等方面推进市场化购买服务,积极探索实施管养分离机制。完善无障碍设施,基本消除市容市貌“脏、乱、差”。借力新基建,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到2025年,以市区为覆盖范围,基本建成泉州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