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6月17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南门兜 挤烧包”
之前拍摄的“泉岩茶庄”,字迹清晰可见,可惜在后来的装修中被涂掉了。(蔡永怀 摄)

“南门兜”,全国多个城市有这个地名,而泉州的“南门兜”特指万寿路靠近德济门的那一段,早年这一带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便有了“南门兜,挤烧包”的说法。

嘉靖三十九年,李贽父亲病亡,他回乡奔丧,时值倭寇在闽南沿海杀人越货,“十一月薄城,犯浯江祖居”,他顾不上家事,而是拿起武器,与泉州守城将士一起登上德济城门上,奋力抵御入侵之敌,他主张军队应一边屯田,一边训练,招之即来,来之能战。

“瓮城涵”的石板路,经过时光打磨得锃光发亮,是进出城的必经之路,自从城门倒塌后,便成断头路。卓氏一家于清末民初从晋江池店茂厝到城南谋生,以卖鱼为业,人称“卖鱼辉”,勤劳创业,在巷口建一座两层楼房。据卓先生介绍,楼房与七中宿舍(泉州商会旧址)间有一段旧城墙,高三米多,长约二十多米,由方石垒成,因为在夹缝中,鲜为人知,到城南开发时才拆除。“水丸社”用鲨鱼做原料,家里如有煮面,母亲便会叫笔者提着铝锅到店里买鲨鱼汤,花上两分钱便可提满满的一锅汤回家,不要加味精,浓浓的海鲜味。“卖鯆钦”专卖水产,货色齐全,善于经营,成为这里的水产大户。

拱形门楣上“泉岩茶庄”几个字很醒目,是城南最大的茶庄,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老板丁氏在横街兴建一座五落大厝作为家居,可惜门楣上的字在近期的装修中被涂掉。

吴清阳,人称“草菜阳”,主营蔬菜、面食,可能是泉州最早制作润饼皮的店家。根据1958年泉州市人民委员会手工业社登记证显示,吴清阳的“泉成”始创于1918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节假日“擦润饼皮”,其家人“大狗”“小狗”在店门口摆上平底铁锅,置于炭火炉上,寒冷的天气,依然是穿着背心忙碌着,成为街上的一道风景。

创办于上世纪20年代的“金芳钱庄”,店里帮顾客整理铜板,换银圆、龙角业务。信誉好,每年可获利数千元。老板鼓励儿子自立名号,分别有“大有”“江川”“源裕”“汇光”“中孚”“茂发”六家钱庄,六个兄弟独自经营,成为古城里的一大特色。他们各自从妻子的首饰和岳父家得到资助,兄弟之间也互相支持,因而生意蒸蒸日上。“汇光”善于经营,生意红火,购买天一信局砖木结构的两层楼,翻建为三层水泥钢筋楼,豪华装饰,存款客户多,还将三层洋楼抵押给中国银行,收益甚丰。

□蔡永怀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1959年出生于泉州古城,热爱本土文化,多年来一直在整理、搜集泉州的人文历史。)

征稿启事

“我爱泉州世遗”征稿活动持续进行中,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各地旅行爱好者、外国友人等,提供与泉州世遗的相关故事、文字、图片等,共同展示泉州世遗与人之间温馨美好的故事。来稿字数在800字以内,图片需注明拍摄者和图片内容概要,本报将择优予以刊登,或深入采访后进行报道。

来稿请发送至邮箱:zkb@qzwb.com,或者拨打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提供线索。请注明“我爱泉州世遗”征稿活动,提供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稿件和线索刊发后,将寄付稿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版
   02版:时政·关注
   03版:时政·关注
   04版:教 育
   05版:评论·聚合
   06版:都市·民生
   07版:都市·养老
   08版:都市·社区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产业
   11版:经济·财富
   12版:地方新闻/房产
   13版:地方新闻
   14版:清源·校园风
   15版:要 闻
   16版:综合新闻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19版:环湾生活周刊·养生
   20版:环湾生活周刊·食疗
   21版:湾环生活周刊·巷遇
   22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23版:环湾生活周刊·泉州“狮”话
   24版:环湾生活周刊·寻找泉州世遗的中国之最
深藏远古记忆的石斧
“南门兜 挤烧包”
河南汉魏洛阳故城发现魏晋时期大型水利设施
“生生不息”的清宫动物造型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