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晋江市永和镇巴厝村看到,由废石窟改造的巴厝矿坑秘境公园项目一期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7月中旬可完工——一座“沉睡”多年的废石窟,正在用另一种方式“活”起来。
废石窟位于巴厝村党群活动中心南侧约50米处,面积约160亩,三四处深坑连成一体,水积其中,深处近200米。石材业转型退出后,这里人迹罕至,石窟场外,两扇铁门紧锁多年。去年10月,巴厝矿坑秘境公园启动建设,项目共分6期,总投资约7855万元。
按照项目整体规划,巴厝矿坑秘境公园设有采石文化区、秘境花园打卡区、亲子娱乐区、特色山体风貌体验区和观景漫步休闲区等5个功能区,包括16个景观项目。
同样正推进建设的还有位于永和镇西坑村的一处石窟公园——西坑石窟公园。该公园规划面积约24.15亩,设计有岩石栈道、滨水景观、休闲广场,重点突出“石窟景观”与“闽南文化”元素,将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石窟公园。
“巴厝、西坑两处石窟生态公园项目是永和镇推进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将带来环保及旅游产业‘双收益’。”永和镇副镇长黄鹏程介绍,预计下个月,巴厝矿坑秘境公园项目一期、西坑石窟公园将陆续完成建设。
永和素有“石材之乡”的美称,共有180处石窟。在晋江市自然资源局和永和镇政府的联合推动下,永和镇先后对十多个废弃石窟进行回填和生态修复,新增绿化近千亩,并在玉湖、后埔、内厝等多个村建成生态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和高标准农田项目,不断巩固生态综合治理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许雅玲 林劲峰
通讯员许建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