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峰有三狮,洑溪水流来,是谁可得着,代代挂金牌。”在永春县达埔镇狮峰村,老一辈大多会念这首民谣。民谣说的是村里的狮峰山上发现一块浑然天成的狮石,这里的人们相信这是吉祥福地的象征,因此更加爱林护林,也更懂得知足惜福。 300多年前,人们在山上建了“狮峰岩”祈福,狮峰岩的僧侣们则在山上种植茶叶,这里就成了著名的永春佛手茶的发源地。 □本报记者 陈玲红 庄丽祥 通讯员 林联勇 文/图
张口远眺形神俱威 山水之间成就福地
在永春,与狮相关的地名至少有8处,狮头园、狮耳村、伏狮山……其中,狮峰村的得名较为特别,是因一块天然形成的狮石。
据当地《官林李氏族谱》记载,至少300年前,此地山上便岗峦叠翠、怪石偃仰,山间一魁杰巉岩,状如狮子张口,故名“狮峰山”。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从达埔镇狮峰村村委会驱车盘山10公里到达狮峰岩,再徒步200多米,来到海拔878米的山林深处,红色漆字“狮石”二字鲜红醒目。高约8米、宽约4米、厚达6米左右的狮石赫然挺立,微张的“狮嘴”在浓雾弥漫之下,犹如“狮子”吐雾,矗立远眺,形神俱威。
“就在这座狮石远眺的对面山峰,有两座山头也形似狮子,所以说是‘狮峰有三狮’;两山之间洑溪水奔涌而来,山水之间就形成了难得的吉祥福地。”狮峰村党支部书记李天生介绍。
“你现在看到的‘狮石’两字是2013年刻字并上漆的,已经快10年了,这字依然鲜亮,这就是山林的环境和地气的润泽。”护林的老伯李连塔说。
300多年古岩寺 古井古树风雨见证
既然福地难得,就要珍惜眼前福。据《官林李氏族谱》记载,李氏九世祖梅倩公李射策认为福地是静修礼佛的圣境,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动工建设岩寺,经历多年建成,名曰:“狮峰岩”。
岩寺坐东朝西,为八开间土木结构,主要建筑约300平方米。岩寺虽只有300多年历史,却有一口万历年间铸造的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古钟。
站在狮峰岩庭院中央环顾四方,岩前有半月形放生池,池边两棵与岩寺同龄的桂花树,树冠相依而立,温情坚毅。庭院右侧一口清冽的甘泉井也有300多年历史了。李天生介绍,此井雨天不溢、旱天不涸,清冽甘甜。最难得的是,几年前井水经过化验,各项指标都符合直饮水标准。2005年10月,狮峰岩被列入福建地方古迹研究单位。
狮峰岩曾经是重要的革命活动据点之一。1932年,中共安溪中心县委书记李剑光和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队长陈凤伍以狮峰岩为中心,开辟游击根据地。1934年至1935年,狮峰村多次遭到“围剿”,有16位革命者牺牲。1953年,狮峰村芹菜垅经省政府确定为老区基点村,并合建烈士墓。
敬重狮石改村名 知足惜福民心安
在岩寺的后方,青翠葱茏的佛手茶环寺而植,梯田垦殖错落有致,与岩寺相依相衬,显得自然庄重。著名的永春佛手茶就是从狮峰岩发源并传播出去的。
“狮峰岩初,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披岗,一望皆是。”据族谱记载,最初岩寺的僧侣在狮峰山上种植茶叶,因茶叶叶片宽大肥厚形似佛手柑叶,加工后有天然佛手柑果香,且采摘的茶叶也供奉神佛,因此取名“佛手茶”。现在狮峰岩一带的佛手茶尚有300多亩,其中有89棵是300年的老茶树。
无论是百年岩寺,还是著名佛手茶,追本溯源似乎都得益于狮石的发现。村里人相信狮石确实带来了福运,因此从宋代起就有的“官林”村名于1984年更名为“狮峰村”。
“福地有福,天地自有灵气,我们要敬畏要知足要惜福。”李连塔说,多年来,人们坚信狮石能带来福气,所以这里的人非常爱护山林,从不乱砍滥伐,周边4000多亩林地植被十分茂盛。十几年前,狮峰山中的四方山,也就是狮石所在山头及周边约1000亩林地被列为生态林保护起来。“其实,这里我们已经保护几百年了。”李连塔说,狮石能给予人们知足惜福之念,即为“福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