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7月1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正气存于内 感冒“不上门”
通过规律作息、合理膳食、调节情志、劳逸结合、适度运动等方式,提升人体正气,能有效抵御病邪侵袭;根据风寒、风热与暑湿及兼夹病邪的不同,中医治疗感冒有不同的重点
合理膳食,不要挑食偏食。
重症感冒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香菜、葱白、生姜少许切碎煮汤,发汗驱寒,适合风寒感冒。
冰糖雪梨润燥止咳化痰,适合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可饮姜糖水驱寒
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
夏天空调温度不宜过低

感冒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得,尤以冬春季为多。症状较轻的感冒可以不药而愈,但重症感冒却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危及小儿、老年体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流行感冒暴发时,感染者众多,症状严重。因此,了解感冒发病机理,学会正确防治感冒十分重要。一起来听听名老中医的分析和建议吧。

□本报记者 许文龙 实习生 吴雨凡/文 CFP/图

病因

外感六淫或时邪疫毒

泉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刘德桓介绍,传统中医对感冒辩证论与现代医学感冒定义基本相同,中医上所讲的普通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流感。

感冒之病名,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兹后历代医家沿用此名,并将感冒与伤风互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黄帝内经》已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素问》曾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东汉末年,一代名医张仲景就在《伤寒论》论述了寒邪所致感冒的成因,其中两味经典古方“桂枝汤”“麻黄汤”为后世治疗感冒风寒轻重两类证候的传世名方。

隋唐时期,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因和证候学专书——《诸病源候论》发表。其中论述感冒成因时所指的“时气病”之类,就包含有“时行感冒”之症。到了清代,医学家已认识到感冒与人体感受时令变化以及感染病毒有关,在《证治汇补》中对感冒有了进一步认识。

中医认为,普通感冒是由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侵袭人体而发病。临床特征表现卫表及鼻咽症状,恶风或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偶有发热、头痛、咽痛、肢体痛楚等,病程不超过1周,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可以夹暑、夹湿、夹燥等兼症。

时行感冒因感受时邪疫毒而致病,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患者数剧增,症状类似,病情较普通感冒为重,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常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可传变入里,变生它病。

预防 养足气血 扶正祛邪

“感受外邪是否发病,取决于感邪轻重和人体正气的强弱。”泉州市医药研究所所长洪如龙解释,其证候表现也与四时六气、体质差异有关,如素体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风热,痰湿内盛者易受外湿。因此,中医在防治感冒方面,主要以扶正祛邪为主。

“扶正”与“祛邪”是中医学常用的术语,是指中医在治疗中所采取的两种不同的法则。“正”是指正气,是人体机能的总称,但通常与病邪相对而言,是指人体的抗病能力。“邪”又称邪气,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正和邪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由正邪双方力量的消长而决定。

《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逢热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这些确切地说明了正气的强弱,是疾病发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想要预防感冒,提升正气是关键。

如何提升正气?人的正气主要由精气等构成,精气的生成是要靠饮食物化生的气血不断来充养,精、气、血是可以相互化生的。如果气血不足,精就无法充足。气血要充足,首先要饮食有节,要避免饥饿,同时也不能暴饮暴食,要均衡饮食,营养全面而丰富,不能偏食。气血的生成还有赖于脏腑功能的正常。气血要能充养精气,还必须要求气血和顺,情志畅达。不正常的情志对气机有很大的影响,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机逆乱,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运行,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另一方面,要防止精的耗散,就不能过劳,包括劳心、劳神、劳身以及房劳,要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概括起来说就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疫病的致病邪气毒力非常强大,正气的抗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避免邪气的侵袭也是预防疫病的重要环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刺法论》强调:要“避其毒气”。要避免疫邪的侵袭,就要讲究个人卫生,对环境消毒,居室要通风,疫病发生后要采取隔离措施。

治疗 认清类别 对症下药

感冒的病机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治疗以解表宣肺为原则,根据风寒、风热与暑湿及兼夹病邪的不同,而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解表清暑祛湿等治法祛除表邪,时邪病毒又当以清热解毒为治疗重点。

感冒的治疗一般禁用补法,以免敛邪,但若体虚之人,又当在解表剂中佐以益气、养阴等补益之品,以扶正祛邪。正确的煎药、饮食等调护,有助感冒的迅速康复。

■风寒感冒:疏风 散寒 宣肺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患者症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洪如龙建议,如果服中成药可选用风寒感冒颗粒、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洗热水澡、泡脚、穴位按摩等理疗法也有辅助治疗的作用。穴位按摩:按摩风池穴(颈后大筋两侧的凹陷处)、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处),以局部发热、酸麻为度。

饮食注意:风寒感冒时,饮食上宜吃温性食物,如生姜、葱、豆豉等,不宜多吃酸菜、泡菜、醋、山楂等酸涩食物及瓜果等寒凉食物。

两款汤饮发汗驱寒:1.姜糖水:姜片、带须葱白煮开后5分钟,放入适量红糖即可;2.香菜葱白汤:香菜、葱白、生姜少许,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

■风热感冒:疏风 清热 肃肺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患者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风热感冒的治疗方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刘德桓说,如果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蓝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蓝根15克、生甘草6克,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饮食注意:外感风热的患者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多吃凉性食物,如白菜、白萝卜、梨、橙子等,不宜吃葱、姜、蒜、辣椒、韭菜、大枣、杏等热性食物。

两个适用于风热感冒的食疗方:

1.贝母沙参蒸雪梨:雪梨1个,去皮去核,填入适量贝母、沙参、薄荷及冰糖,放在碗内加水蒸熟,早晚分食,连吃数日。此方润燥止咳化痰,尤其适用于老人、儿童外感风热引起的咳嗽咽干、大便干结等症。

2.桑菊薄荷饮:桑叶、菊花、薄荷、竹叶各适量,加水煮沸后用蜂蜜调服,可快速解除发热头痛等症状。

■暑湿感冒:清暑 祛湿 解表

感冒除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之外,在夏季有一种很常见的类型,就是暑湿感冒。患者畏寒流鼻涕、发热,或咽喉疼痛、全身酸痛,多见有胃肠的表现,比如恶心反胃、肠胃不适、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

刘德桓建议,在日常的预防上,患者首先要多注意照顾好脾胃,防止湿热内生;其次在防暑的同时,要注意不要贪凉过度,避免太油腻的食品;最后,要注意三餐有时,饮食有规律。日常可煲绿豆粥、莲子百合粥、荷叶粥等,对于防暑降温有很好的功效;当然有些肠胃虚弱的人可以适当使用陈皮、茯苓、白术、薏苡仁、芡实作为食材,或者煲汤饮用,以健脾祛湿。

暑湿感冒的治疗方法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中成药有暑湿感冒冲剂、清暑益气丸等,比较适合暑湿感冒这些类型,如果以肠胃不适为主要表现的,可以使用藿香正气丸或者保济丸等。家中常备藿香,对于容易肠胃不适,腹胀腹痛的类型的暑湿感冒,比较合适,藿香有防暑解表的作用,其理气和中调节胃肠的作用也比较明显。

食疗方法:平常可以使用藿香6克左右,和大米适量,一起煮粥,先煮大米,等粥熟之后再加入藿香继续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有理气和中、解暑解表的作用;如果兼有感冒发热、咽喉疼痛等症状的,也可以适当的加入薄荷叶3克左右;症状严重的要及时就医就诊。

■时行感冒:清热 疏风 透表

对于时行感冒,中医常用清热解毒、疏风透表类中药治疗,例如犀羚解毒丸、时疫清瘟丸、牛黄清宫丸、清温圣宝丹等。此前,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与泉州市中医院联合推出具有疏风清热解毒作用的“泉州清新方”也应用到治疗本次流感中:太子参15g、神曲10g、芦根15g、马鞭草15g、藿香10g、滑石18g、甘草3g、炙甘草3g。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时行感冒发病急、病情重,一旦出现相关症状,患者切忌自行用药,而应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在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德桓主任医师的指导下,泉州市中医院肺病科主治医师诸晶开出易喝又好用的流感预防方。

成人流感预防方:藿香9g、苏叶6g、芦根12g、薏苡仁10g、连翘9g、桔梗6g、太子参6g,以上药物辨证使用,每日一剂,水煎200ml,早晚饭后分服,或代茶饮,可连续服用3—5天。

儿童流感预防方:藿香3g、茯苓6g、陈皮6g、苏叶6g、芦根8g、银花5g、太子参3g,以上药物3岁以上儿童辨证使用,每日一剂,水煎200ml,早晚饭后分服,或代茶饮,可连续服用3—5天。

诸晶提醒,预防方仅针对普通人群。有基础性疾病、老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对以上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孕产妇慎用。她表示,流感早期中医药效果好,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解表散寒、化湿清热、宣肺止咳平喘等方法,可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本期医学指导

刘德桓 泉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泉州市中医药学会传承研究分会主委、全国第5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年,擅长运用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中风病、头痛、眩晕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内科疑难重症。

洪如龙 泉州市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医主任医师,崇尚“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治病求于自然”理念,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贫血、虚劳、结肠炎、郁症、失眠等慢性疾病和调理脏腑功能。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评论·聚合
   05版:都市·社区
   06版:都市·社区
   07版:都市·民生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财富
   11版:地方新闻/房产
   12版:地方新闻
   13版:教育
   14版:刺桐红
   15版:文 体
   16版:看天下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19版:环湾生活周刊·茶道
   20版:环湾生活周刊·泉州“狮”话
   22版:环湾生活周刊·食疗
   23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24版:环湾生活周刊·寻找泉州世遗的中国之最
正气存于内 感冒“不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