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骑行新藏线以来,经历过远远超出想象的艰难:极端恶劣的天气、超高的海拔、稀薄得足以让人窒息的空气……走自己的路、受自己的罪、品自己的人生……但坚信:苦中自有乐之处,人生何处不精彩!”昨晚,三位泉州人——63岁的梁兴旺、64岁的张家向和79岁的李天赐,历时25天,行程2500多公里,完成了从新疆叶城到西藏拉萨的骑行。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张家向一语道出了此番挑战的付出与收获。
艰苦 每走三四十步就得停下休息
“真的很辛苦,很疲劳。”说起此次挑战,张家向对记者坦承道。
这次新藏线骑行,他们计划了一年,“进藏总共有五六条线路,其中新藏线是最有挑战性的。早在我们出发之前,车友知道我们要走这条线,就发微信劝我们不要走,因为这条路很危险。”
6月6日,他们坐绿皮火车到喀什再到叶城。6月12日,一行人从叶城出发,开始骑行。“本来一起去的有四个人,但有个人刚开始就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不得不提前结束这场挑战。”三人的骑友陈日明介绍。因为旅途辛苦,三人每天都会将行程信息和拍摄的图片视频传给陈日明帮忙整理。
“新藏线最让人烦的就是一山接一山,爬不尽的坡,最大的天敌就是风:逆风、横风、无规则的风……”张家向说,骑行第十天,他们来到途中海拔最高、也是世界最高的国道公路山口——红土达坂(海拔5380米),因为空气稀薄、严重缺氧,他们只能推着自行车步行,每走三四十步就得停下休息。骑行第十五天,他们来到神山冈仁波齐,见识了山的神奇之处:向阳面终年积雪不化,山阴一面终年无雪。
“这次骑行完后,我觉得这条线确实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走,因为全程基本都是在4800米到5000米的海拔上,缺氧严重,其中还有两三百公里无人区。”张家向说,他们每天到达休息处后,吃完饭、发完朋友圈,基本都是倒头就睡。
感动 遭遇大风雪得到武警官兵帮助
此次挑战三人组中,梁兴旺是党员,张家向和梁兴旺都是退伍军人。特殊的身份,也让他们收获了更多的感动。
张家向告诉记者,知道他们的年龄后,很多骑友和过路司机都停下来为他们点赞、送水、送食物。途中碰到部队的车,他们都会让到路边并敬礼,军人们也经常会送一些干粮给他们。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大的鼓舞。
骑行第七天,他们原计划赶到甜水海兵站入住。出发不久,前方乌云密布,领队李天赐果断下令,拦车搭车前行。到达甜水海兵站时,风雪交加,又找不到住处,他们决定冒着大风雪继续到下一站泉水湖检查站。在泉水湖检查站,武警官兵知道他们的年龄和退伍军人身份时,十分关心,让他们在检查站借宿了一宿。
一路走来,张家向也对人生有了更多的认识,正如他在朋友圈写的:“路走得远了,经历的也多了,人生路上所遇见的困难也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只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我们的生活就会显得更有质感!”“新藏线已完成三分之二了,从开始的兴奋刺激到枯燥乏味,如今是毅力与体力了……幸福没有标准的答案,快乐与痛苦并存!自己喜欢的,就是快乐的!”
经历 三人曾多次骑行进藏
“我们三人都骑行十年以上,骑行路程都超过十万公里,近年来我们每年都会利用一两个月进行长途骑行。”张家向介绍,三人都多次骑行进藏。
张家向喜欢跑步、爬山等运动,2012年开始骑行。2015年5月,他花6天时间,行程1011公里,从湖南长沙一路骑行回南安洪濑,完成“红色路线之旅”。2015年8月,他经过24天跋涉,行程2160公里,从成都骑行到拉萨,一路宣传东亚文化之都泉州。2016年6月,他从北京出发骑回洪濑,历时23天、全程3000余公里。2017年,他从南安骑行到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历时53天,骑行6075公里。2018年,他从敦煌一路骑行回南安,历时46个日夜,骑行5550公里,途经8个省市。
“我本来有高血压,骑行后血压变正常了。”李天赐这次是第三次进藏。70岁时,他送给自己一份不一样的礼物——骑行去西藏。受他影响,老伴朱丽琼2013年也开始骑行。梁兴旺先后六次骑行进藏,2012年还独自骑行93天到达拉萨。
提醒 长途骑行对体能意志要求高
陈日明介绍,三位老友爬雪域高原、过无人区、战高反、冒雨雪、顶逆风,爬过六座海拔5000米、十六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他们的挑战精神和坚强毅力是泉州人“爱拼敢赢”的真实写照,令人敬佩。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他们平时的锻炼和坚持。
陈日明提醒:长途骑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它对人的体能、意志以及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除了要有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外,一辆质量好、高性能的山地自行车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应该准备好手电筒、补胎工具、头盔、挡风镜、头巾、手套、干粮、必备药品等装备和物资。旅途中还会遇上各种各样的危险,仅凭一腔热血是不行的,特别是那些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更要看个人的体质和适应程度,“建议老年人不要轻易去骑行新藏线”。
□本报记者 吴志明/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