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惠金融服务和农业政策性金融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着力补齐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短板,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本报记者 陈凌鹭
27个创新产品
满足乡村
多样化金融需求
今年,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农业银行、农信(行)社、农发行等8家银行机构策划推出了27个金融创新产品,进一步完善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为乡村振兴领域各类主体提供精准的“菜单式”服务,更好满足农业农村发展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截至目前,市农信联社积极跟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万户,成功为2000多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近10亿元,放款3.36亿元;市农发行主动对接当地国有集团,累计审批各项贷款17笔共54.9亿元,已发放贷款17.25亿元,涉及粮食安全、文化旅游、工业园区等领域;市农行“惠农e贷”推出3个创新产品“兴茶贷—安溪铁观音”、“新型产业致富贷”“装修(裸房贷)”,合计授信1594户贷款7933.22万元。
此外,市建行“裕农快贷”,兴业银行“泉茶贷”,邮储银行“农村生产要素抵押贷款”“陶瓷大师贷”,民生银行“乡村振兴·家园贷”“乡村振兴·电商贷”等金融创新产品,也在多领域拓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可得性、覆盖面、便利度。
项目整合打包 探索整镇融资模式
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泉州市分行,深入推进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加大农业政策性金融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根据相关文件,市级成立泉州市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市委乡村振兴办和市农发行制定配套金融支持政策和实施方案。各级乡村振兴部门重点聚焦耕地整治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建设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整县整镇进行项目整合打包整体融资,形成项目融资需求储备库。农发行参与项目前期策划,开展项目融资全程指导。
为强化乡村振兴典型示范的“金融支撑”,各县(市、区)乡村振兴部门优先从2021—2022年度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创建试点乡镇和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中,筛选1—2个经济基础较好、项目策划相对成熟、投融资主体明确的乡镇开展乡村振兴试点创建工作,探索整镇整体立项对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融资模式。
加大贴息力度 减轻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我市进一步释放财政贷款贴息政策红利,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4月,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财政局对贷款日期为2022年1月1日—6月30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核算市级财政贴息时,龙头企业不受年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限制,非龙头企业经营主体贴息上限由已付利息的70%提高到80%。
据悉,2022年市级财政安排1825万元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补助,补贴时间为2021年度和2022年1月—3月。数据显示,2021年度共有90家经营主体通过审核,申报的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金额总额64233.6万元,符合申报的贴息金额660.67万元。2022年度1月—3月共有62家经营主体通过审核,申报的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金额总额48422.2万元,符合申报的贴息金额193.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