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元素“登堂入室”占一席之地
开元寺东西塔多次作为邮票题材
开元寺作为泉州世遗的22个遗产点之一,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其寺院经济及多元文化遗迹反映出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特征,与寺院关联的割据政权统治者、宋元官方、僧侣、地方大族等人群对宋元社会经济和海洋贸易有重要贡献。开元寺中两侧的双塔,东为“镇国塔”,西为“仁寿塔”,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然挺立,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东西塔的建设也从侧面反映出13世纪时泉州作为国家指定的国际港口,拥有的先进建筑技术、完整工程组织、强大社会动员能力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
开元寺镇国塔(东塔)首次登上邮票是在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宣传中国古塔建筑艺术,于1994年12月15日发行《中国古塔》特种邮票。邮票全套四枚,图案分别为西安慈恩寺大雁塔、泉州开元寺镇国塔、杭州开化寺六和塔和开封祐国寺塔。这套邮票4枚图案选取的四座古塔,均属典型的楼阁式塔,代表了中国古塔中历史最为悠久、体形最为高大、保存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设计者采用古朴的颜色和单线白描手法,以娴熟的线条曲直、粗细、刚柔变化,准确刻画了古塔本身的造型结构,再现了每座古塔的鲜明个性特征。画面有意把透视拉平,使四座古塔之间相互连贯照应,保持稳定均衡;对塔基下方树木的处理,强调了南北方地理植物的不同特点,达到了色调既统一又有变化的艺术效果。
泉州开元寺镇国塔是该组邮票的第二枚,该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挺秀耸拔。设计者采用竖式票幅,将古塔置于画面中心,耸天挺立;塔基周围凤尾鲜红,榕林丰茂,既表现出了镇国塔扶摇接碧天的雄浑气势,又点明了南国的地理植物特征,具有一种肃穆气氛,展现了泉州的古典建筑之美,印证了泉州悠久的宗教历史和“半城烟火半城仙”的“佛国”氛围。
因属泉州的重要地标,东西塔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标志两次出现在邮票上。
《海上丝绸之路》特种邮票于2016年9月10日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福建泉州全国首发。泉州东西塔与北京天坛、上海东方明珠“并立”于海上交通主题的第6枚邮票中,成为中国“海丝”联合申遗城市中唯一一个有本地元素入选该套邮票的城市。
东西塔还出现于中国邮政定于2017年5月14日发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纪念邮票上。“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在北京举办,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为主题,议题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线,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支撑、人文交流、生态环保和海洋合作等重要领域进行讨论。通过此次高峰论坛,我国表达了同有关各方一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利长远、惠民众的合作打好基础,共创美好未来的展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纪念邮票以论坛标识为主体,画面中水纹元素代表了财富和海上丝路,祥云代表了路上丝绸之路,体现了水利万物和包容、圆融的思想。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作为“海丝”元素代表,泉州开元寺的东西塔与北京天坛和国家体育场、甘肃嘉峪关、新疆苏公塔、广西文昌塔、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和外滩、广州塔一道作为城市剪影展现在纪念邮票下方。
郑成功、郑和及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邮票展现泉州
民族英雄郑成功、航海家郑和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邮票,也融入泉州元素。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福建泉州南安人,因其收复台湾并实行了一系列积极政策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泉州大坪山山顶建有郑成功雕像,雕像展现了民族英雄郑成功戴盔、披甲、着袍、佩剑、骑马的威武、神圣的形象,烈日照射下的郑成功雕像高大威武,充分显示其统帅风度与英雄精神。2001年的12月13日,即郑成功收复台湾的34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3枚。
第一张邮票为“闽海雄风”。画面为郑成功在厦门海域操训水师,准备收复台湾。表现了郑成功的英雄气概和旺盛的士气,全军同仇敌忾,对收复台湾抱定必胜信心。第二张邮票为“箪食壶浆”。画面为郑成功收复台湾取得胜利,率大军进驻台湾城,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表现了军民共庆宝岛回到祖国怀抱的欢乐气氛。第三张邮票为“日月重光”。画面为郑成功亲临穷困地区指导开荒。表现了郑成功开发台湾,振兴经济,尤其是团结高山族同胞,教给他们先进的农耕技术,使他们尽快摆脱原始形态。三张邮票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在台湾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郑成功扮演的重要角色,表现其创造的不朽功绩与书写的辉煌篇章。
2005年发行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邮票包含泉州元素,但不大明显,但是该邮票在泉州首发。据了解,此套邮票由清华大学美术院崔彦伟老师设计,内容包括:小型张——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套票第一图——郑和像、套票第二图——睦邻友好、套票第三图——科学航海。据介绍,这套邮票之所以选择泉州为全国仅有的两个首发地之一,是因为郑和与泉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数千年的航海传统和优良的港口,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精湛,漂洋过海经验丰富。郑和下西洋曾到过泉州,其中第五次下西洋就在泉州起锚。发行时,国家邮政局邮票服务中心还在泉州新华都广场进行了个性化邮票现场制作。
坐落在泉州西湖之畔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为了适应两岸文化交流需要而建设的国家级博物馆。占地面积近155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共分4层,高度为43米,展厅总面积7300多平方米,陈列着征集和复制的文物文献近1.5万件。博物馆全面展示了海峡两岸在地域、血缘、文化、建制沿革、经贸往来、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历史关系,为两岸人民全面了解闽台的历史渊源提供了窗口,对于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的民族和文化认同,密切两岸的联系和交往,发挥重要作用。2008年6月18日,为了展示海峡西岸建设成就,国家邮政局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闽江胜景》《厦门港口》《会展中心》《闽台缘博物馆》。其中《闽台缘博物馆》画面以位于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主图,体现海峡两岸的人文精神和建筑特色,右下角点缀以泉州市花刺桐花。
邮资图上的泉州元素
除邮票外,邮资图与邮资符志同属邮资凭证,承担着与邮票相同的通信与传播作用。邮资图通常印于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筒之上,是传播地方文化和城市品牌的一扇窗口。历史上,如安溪茶叶、安溪清水岩、惠安崇武古城、开元寺东西塔、郑成功像、安平桥等许多泉州元素都曾登上过邮资图。
中国邮政每年发行的专用邮资图数量极少。泉州最近的专用邮资图是发行于去年的《安溪清水岩》和“世界遗产”专用邮资图邮票。
清水岩位于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安溪城关西北16公里处的蓬莱山。景区总面积11.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63米,是一处以清水岩寺为主体,以清水祖师文化为特色,融宗教朝圣、生态旅游、民俗展示、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因其美如“蓬莱仙境”而蜚声海内外。该专用邮资图由中国邮票设计师马立航创作,以清水岩寺“帝”字形建筑为主体,以六边形外框应和中国古话“六六大顺”,以蓝色波浪象征清水祖师祈雨庇佑万民居乡“风调雨顺”、外出“一帆风顺”。邮资图设计庄肃严谨、寓意丰富,是海内外闽南同胞共同愿景的优秀艺术表达。《安溪清水岩》普通邮资明信片专用邮资图自2015年开始启动申报,历时五载,经多方接洽、多次深入清水岩实地调研,2020年申报成功,中国邮政首次以“安溪清水岩”为主题发行普通邮资明信片,这也是安溪第一枚明信片专用邮资图。
作为新晋世界遗产地,去年年底泉州启动“世遗泉州 活态古城——等你来”主题活动,进一步向海内外讲好泉州世遗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当天,带有“世界遗产”专用邮资图的一套22张有声明信片首次发布,参与活动的华侨大学境内外学生成为首批体验者,把“泉州”这张“明信片”寄往世界各地。“欢迎到泉州来”——也门青年马森是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大二学生,在明信片上,马森向远在也门的亲人和朋友发出邀请。
据介绍,“世界遗产”专用邮资图明信片背面为泉州22个世遗点重彩画,截取自洪志雄的绘画长卷作品《锦绣刺桐城》,明信片上还配有世遗泉州及各个申遗点的简介,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公众号二维码,正面为书写寄语区,使用“世界遗产”专用邮资,配“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个世遗点地图。
《锦绣刺桐城》是洪志雄老师用时半年为申遗量身定做,画长23米,图汇900个人物,大小船只近140艘。主办方精心设计制作了15万张“世遗泉州 活态古城——等你来”主题有声明信片和一批《锦绣刺桐城》卷轴,以及系列《云说世遗泉州》微宣讲视频,这些分送给全市各高校、世遗点、中小学校等,并寄送给海内外朋友。期待更多年轻朋友参与到“世遗泉州”的推介中来,共同讲好“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世遗泉州”这张“邀请函”寄给海内外的亲朋好友,送出祝福,也邀请他们来泉州领略世遗风采,感受泉州热情。
记者手记
泉州世遗
通过邮票联通各地
邮票以其方寸空间,可以窥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还有收藏价值。如今虽然通讯方式更为发达、多样,邮票的实用价值有所下降,然而邮票仍因其承载的收藏价值与邮戳作为时间印记的纪念意义,持续吸引着集邮爱好者,传播到世界各地。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于去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将于今年7月25日迎来申遗成功一周年纪念。泉州曾是10—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网络中高度繁荣的商贸中心之一,为中国与世界都贡献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过去,泉州是宋元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如今,历史悠久而意蕴丰富的泉州元素也通过邮票的方寸窗口一次次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不断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写更灿烂的篇章。
(伟端 楚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