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许文龙/文 CFP/图)七夕节因牛郎织女的传说,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下周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了情侣之间秀恩爱的时刻。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份独特的浪漫,比如七夕配药习俗、中药名融入诗词歌赋表达爱情以及如神仙眷侣般的药物搭配“药对”。
在我国古代,七夕节有配中药的习俗,俗称“七夕药”。该药虽有“药”名,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食疗方,主要由松子、柏子、莲子为主。柏子香气浓郁,能养心安神、润肠止汗,加上能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莲子,以及能润肤养颜、延年益寿的松子,非常适合当下暑热的气候。
景天、雪见、飞蓬、龙葵、徐长卿、紫萱、重楼、花楹、杜若、忘忧草、望月砂、夏枯草、六月雪、合欢、相思子、七里香、常春藤……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听起来很浪漫的名字其实是中药名。“古往今来,不少才子佳人会将一些颇具浪漫色彩的中药名,融入诗词歌赋的创作中,表达情侣之间的爱慕之情。”泉州市中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黄金城说,比如相传唐朝有位名叫王枕的人,因十分仰慕邻家采药女子,便用中药名作诗表达倾慕之情。
“珍珠开张,独活惆怅,半夏空对郁金香。知母心,莫待乌头白,欲知续断未得。”王枕的诗中,珍珠、独活、半夏、郁金、知母、乌头、续断都是中药,含蓄婉转、情意绵绵。女子得知后回复:“云母帘闭,沉香扑鼻,防风凉透薄荷裙。熟地情,佳期从容计,思公欢愉可期。”诗中云母、沉香、防风、薄荷、熟地、从容(苁蓉)也都是中药,巧妙同意,成就一段良缘佳话。
永春县中医院名誉院长周来兴介绍,中药在应用过程中,自古以来就有组方配伍的规律性,讲究“宜”和“忌”。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要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形成一个个“药对”。“药对”就好比相处融洽或性格互补的两个人携手一生相濡以沫,“药对”应用得当,便能养生保健,发挥奇效,甚至救人于危急。
“药对”并非两味药的随机组合,也不是两种药效的单纯相加,而是历代医家用药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中国古代医学很早就重视研究“药对”的配伍之秘,早在春秋战国时即有《雷公药对》,这是中国药学记录配伍宜忌最早的一部专著,最初题雷公著,后由北齐徐之才重加整理。《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三百多个方剂,很多都是配伍严谨的方剂,对后世药物配伍及加减变化的原则等都有着深远影响。此后,还有《得配本草》《新广药对》《施今墨对药》等关于“药对”的专著。
黄金城指出,许多“药对”流传至今,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喜欢养生的人常喝的枸杞菊花茶中,枸杞子和菊花就是一对“经典搭配”。枸杞子与菊花配伍,一补一清,标本兼顾,如情侣般互相扶持。二者泡茶喝可以清肝明目,对眼睛不适有较好疗效,适用于肝火旺盛引起的易怒、焦躁等症,非常适合上班族等需要经常用眼的人群。
我国辽阔的土地与海域中,分布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药师采药,天南地北。本草生长,海角天涯。本是彼此陌生的药材,却最终邂逅在一包方剂中,擦出神奇的火花,让人不得不感叹世间缘分之奇妙,再想想牛郎与织女年年的等待与守候,是不是又相信爱情了呢?
(相关报道详见第十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