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7月29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中药名和“药对”搭配,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中药入情诗 “药对”护身心
玫瑰花也是一种中药
不同药物加在一起,发挥不同功效。
使君子
赤小豆薏米祛湿
枸杞菊花茶明目
中医配药讲究“七情”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浪漫的爱情,是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相守相知。古人将浪漫的中药名融入情诗,倾诉恋人之间的别离相思。而一些中药“药对”如情侣一般,千百年来彼此契合、互为补充,守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在七夕到来之前,请跟随中医、中药师,一起跨越时空体验中医药的浪漫吧!□本报记者 许文龙/文 CFP/图

中药情诗 倾诉爱意

泉州市中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黄金城介绍,中医药对古人影响深远。古代的文人秀才,不少都略懂中医。比如大家熟知的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就是秀才,他是这么描写刺桐的:“岭南有刺桐,叶如梧桐。其花附干而生,侧敷如掌,形若金凤,枝干有刺,花色深红。”寥寥几句,刺桐跃然纸上,形象而优美。有一些才子佳人,以中药名作诗词歌赋,诉说爱情的细节和源源不断的情思。

北宋诗人陈亚作过这样一首药名诗:“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这首诗引用了相思子、薏苡仁、白芷、苦参、当归、远志、菊花、茴香这几味中药名,写了一首哀怨的空闺诗,一个闺中少妇苦苦盼郎归。陈亚认为,无论什么药名都可以入诗,只要能将药名隐藏于诗中,而且能够合乎情理、事理,不露痕迹就行。此外,他还写了《登湖州销暑楼》《生查子 其一·药名陈情》《生查子 其二·药名闺情》等多首中药古诗,每首诗中都引用了七八种不同的中药。

大家熟知的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同样是一位擅长填制药名词的行家。在现存的《稼轩词》中,有一首明确记载的《鹧鸪天·代人赋》词:“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词中提到的中药名有:桑(桑叶、桑枝、桑白皮、桑葚子),蚕(蚕沙),黄犊(牛黄、水牛角),桃(桃仁、桃花),荠菜花(荠菜)等。

此外,一首《满庭芳·静夜思》相传也是辛弃疾新婚之后赴前线战场所作,词中巧妙地运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柏叶、桂枝、苁蓉、水银、半夏、薄荷、钩藤、常山、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0多味中药名,将妻子思念远征沙场丈夫的那一腔缠绵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地抒发了她怨恨战争给自己带来夫妻久别、难以团聚的心声。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地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地等。”

这首《桂枝儿》相传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作。这首词分上下两段,共用了10多味中药名,分别是: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人参、甘草、黄连、白芷、使君子、半夏、当归、天南星,谐音双关,语意连贯,情思、情趣、情韵跃然纸上,反映出作者的博学以及对医药知识的谙熟。

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编撰的《坚瓠集》中,记载了两封苏州詹氏夫妇的两地情书,通篇皆用药名。妻子给丈夫的信上这样写道:“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书信里,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都是中药。妻子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别有一番情趣。

丈夫见信后,内心思绪万千,泼墨挥毫,立刻回了一封信:“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菀。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这封回信中提到了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从容(肉苁蓉)、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等十二味,与妻子的情书刚好对应。回信文辞更为纤巧,语意更加缠绵,倾吐了夫妻间远隔千里、朝朝暮暮的相思之情。两封情书,巧妙地将20多味中药名串在一起,妙趣天成,读来极具韵味。

这些趣味盎然的中药名组合成的诗词中,可见中医药在历史上的兴盛以及在古代民间的普及。这些中药诗词的出现,同样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的文化内涵,在中医药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情合和 治病救人

永春县中医院名誉院长周来兴指出,中药名可以入诗表现爱情,而中药本身也有“药对”的说法。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苗皮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不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

相须:即两种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大黄与芒硝配合,能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息风、止痉定搐的作用。菊花与桑叶配合,能增强其疏散风热的作用,适用于风热表证。木蝴蝶与凤凰衣配合,可以增强润咽喉、开音的作用,适用于音喑病,对慢性喉炎、声带小节失音尤为适宜。

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等。鸡内金与槟榔配合时,槟榔能增强鸡内金的消食排食功效。石菖蒲与郁金配合时,郁金能增强石菖蒲的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功效。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半夏畏生姜,即生姜可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因此,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

相恶: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但应辩证看待相恶,两药是否相恶,与所治证候有关。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气虚之证,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但对脾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消除积滞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行气消积,又会加重气虚。两者合用相制相成,故清《本草新编》说:“人参得莱菔子,其功更神。”可见相恶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

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贝母反乌头、附子,甘草反甘遂等,中医有用药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单行:即单味药即能发挥预期效果,不需其他药的辅助。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嗽;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独参汤,只用一味人参治疗元气大脱证即效。

黄金城说,人类发现、利用药物的本身就是一个趋利避害的过程,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对人体有害、对药物应用不利的药物合用必然会被人们放弃和淘汰,形成“配伍禁忌”。根据“七情合和”原理,历代名医不断总结和完善药物配伍,以利于人体和药物的治疗作用,也就形成一对对如情侣般契合的“药对”。

“药对”得当 防病治病

●理气:陈皮和半夏

半夏性味辛温、有毒,有三种炮制品: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其中姜半夏能降逆止呕;陈皮辛苦而温,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得到陈皮的帮助,气顺痰消;陈皮得到半夏的帮助,痰除则气自下,理气和胃之功更上一层楼。这两味药相合,燥湿化痰力强,凡痰湿中阻、停肺均可应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陈皮半夏汤,可治痰饮、食积、寒痰停积、恶心呕吐、目眩晕闷及瘴疟。

●解毒:金银花和连翘

金银花、连翘配伍应用,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银翘散。两药合用,均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既能清气分之热,又能解血分之毒,外透热达表,内清里热解毒,还能流通气血,消肿散结止痛,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风热痒疹、疮痈肿毒、风热头痛、咽喉肿痛。

●润燥:沙参和麦冬

沙参、麦冬配伍应用,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沙参,遇上养阴生津、清心除烦的麦冬,意外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甘而微寒的它们,性能相似却功效互补,甘寒救液,柔和缓润,具有清养肺胃、生津润燥的功效。

●明目:枸杞子和菊花

枸杞子与菊花配伍,一补一清,标本兼顾,是一对“经典搭配”。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搭配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适用于肝火旺盛引起的易怒、焦躁等症。可用杭白菊、枸杞各10克放在茶杯中,加入适量的开水冲泡,3—5分钟后就可以饮用了。随泡随饮,不要隔夜;脾胃虚弱者慎吃,体热的人别加冰糖。

●祛湿:赤小豆和薏苡仁

赤小豆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胀满;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用于水肿。用法:赤小豆12克、薏米8克(薏苡仁也叫薏米)。将赤小豆浸泡1—2个小时;薏米买回之后不用清洗,直接无水无油放锅里炒至颜色金黄有香味,大概3—5分钟,然后晾凉;将赤小豆、薏米(晾凉洗净后)入锅中,加入冷水,水开后再煮15分钟,后续再关火焖15分钟即可。需要提醒的是,赤小豆是指细长型的红豆,不是平日吃的那种圆润的红豆,只有赤小豆才有利水祛湿的效果。注意不能一天喝太多,每天最多一杯。

●安神:酸枣仁和龙眼肉

南宋《济生方》将龙眼肉和酸枣仁进行搭配。龙眼肉补益心脾,酸枣仁安敛心神,二者合用能养血安神,有效助眠。可用龙眼肉10克、炒酸枣仁6克、白砂糖10克,泡水代茶饮。需要提醒的是,湿盛中满、内有痰火者及孕妇不宜饮用,小儿不宜多喝。

●清热:石膏和知母

石膏和知母是一对清热好搭档。知母甘、苦而寒,质润多液,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下能泻相火。生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入肺、胃经,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石膏与知母配伍,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白虎汤。两药相合,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更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解表:麻黄与桂枝

麻黄桂枝配伍,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麻黄汤,为辛温解表之重剂。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丛生如麻,色黄”而得名。味辛微苦,性温,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来自肉桂的干燥嫩枝,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和助阳化气。两药相合,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补气:党参与黄芪

党参性平、味甘,具补中益气、和胃养血等功效,最宜用于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自觉气短,稍一活动就喘促的气虚患者。而黄芪味甘性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用于气虚乏力,气虚水肿。两药相遇,强强联手,可以有效增强补气效果。可将党参10克、黄芪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需要提醒的是,感冒发烧、高血压患者都不宜服用。两药均甘补,凡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都不适宜饮用党参黄芪茶。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作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本期医学指导

周来兴 永春县中医院名誉院长,全国第三、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从事医、教、研工作60载,擅长中医内科,兼治妇科、儿科,尤精于脾胃疾病、肝胆疾病、哮喘、糖尿病、癫痫、脱发、不育等疑难杂症的诊治。

黄金城 泉州市中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泉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擅长中药真伪优劣的鉴别,能辨识几百种中草药,掌握中草药的药性、药用价值等。长期从事中药质量把关工作。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版
   02版:要 闻
   03版:时政·要闻
   04版:时政·关注
   05版:评论·聚合
   06版:都市·社区
   07版:都市·社区
   08版:专 版
   09版:都市·社区
   10版:经济·资讯
   11版:经济·产业
   12版:经济·财富
   13版:地方新闻/房产
   14版:地方新闻
   15版:校园风
   16版:综合新闻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19版:环湾生活周刊·番客楼里的桥心
   20版:环湾生活周刊·温陵志
   21版:环湾生活周刊·茶道
   22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23版:环湾生活周刊·食疗
   24版:环湾生活周刊·泉州“狮”话
中药名和“药对”搭配,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