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狮仔厝
古大厝 三代三贡生
一座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大厝,占地规模大,因祖上人才辈出,人丁兴盛,甚至出现过祖孙三代人“一府五知县”景象,在当地传为美谈,这座祖厝则被称为“狮仔厝”;因山顶上有一块天然巨石,酷似一头雄狮,早年有人修寨居住,形成“狮子寨”,之后寨中人搬迁到山下,形成了“狮子埔”“狮子坑”等村居角落。近日,记者深入南安乐峰、罗东两个乡镇,探访这些“狮”地,挖掘其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本报记者 林福龙 吴嘉晓 通讯员 黄瑜鹏 徐阿兰 黄景胜 文/图
乐峰狮仔厝人才辈出
记者一行驱车从南安乐峰出口下高速,驶入厚阳村委会,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沿着弯弯曲曲的村道缓慢行驶了一阵子,终于看到这座神秘的“狮仔厝”。
“祖上出人才,做过大官,祖厝才能安放石狮子,这是当地一直流传至今的风俗。宅子几代人中出过进士、举人、贡生,并出外为官。”当地文史爱好者蒋鹏辉介绍,据《南安县志》记载,仅宅子主人潘梦弼祖孙三代就出过知府、知县。潘梦弼为清初贡生,其父潘正开贡生出身,曾任山西永和县令,潘梦弼的长子潘晋爵也是贡生,三代人均是明经(贡生),被称为“明经三世”。此外,潘梦弼的第四子潘晋晟为进士出身,当过云南曲靖、甘肃平凉等地知府;二儿子潘晋龄曾任云南县令。
据介绍,这座古厝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由潘梦弼最终建成。“‘狮仔厝’的叫法也是那个时候开始传开的。”后因族人潘榜参与林俊起义,古厝被清兵烧毁于咸丰七年(1857年),后经重建保存至今。
石狮子与古厝相伴数百年
这座古厝占地1000多平方米,偏门围墙是用几百年的雕花青石铺就而成。从偏门进入,可看见一个面积颇大的院子,角落处有条石板凳。村民告诉记者,那是旗杆石,从清朝遗留至今。大厅横梁处悬挂着一块“奉天诰命”牌匾,显示着这个家族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因狮仔厝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大厝内外无一口水井,却有16个天井,由此可见当年宅子的规模很大。”今年85岁的潘利明是潘氏家族第十代孙,至今仍住在古厝里,负责这座宅子的日常管理。“这只石狮子能保存到现在,实在不易。”他说,原来古厝院门有一对青草石质地的石狮子,是当年修建宅子时就置放在那里镇宅的,2008年古厝重修时不慎丢了一只,“为了安全起见,我就把仅存的另一只石狮子收了起来”。
罗东亦有狮子古地名
与南安乐峰镇相邻的罗东镇,也有一些与“狮”有关的古地名与美丽传说。
“我们村有狮子寨、狮子埔、狮子坑的古地名,全部是因为山顶的那块大石头。”今年70多岁的黄高山是荆坑村人,对当地文史有一定研究,提起“狮”地名,老人家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那块巨石高四五米,天然造型,远远望去很像一头雄狮。”后来,在黄高山的带领下,记者一行试着向山中探寻,但因山林茂密,一时无法窥见石狮全貌,颇为遗憾。
“荆坑地处峡谷,附近有一处唐宋古窑址,加上与‘狮’相关的地名传说,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很丰富,适合发展生态旅游。”荆坑村党支部书记黄西芹透露,目前村里已着手规划开发荆坑大峡谷生态旅游,加大对峡谷生态圈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依托3A景区广峰寺、棠子垵窑瓷遗址、罗东林场,同时修建溪边漫步道,今后将努力打造成生态旅游区。
泉港狮东村
“博士村” 十年十博士
“龙溪垫石小桥低,溪水廻环尽向西。一片狮山烟万灶,门前桃李自成蹊。”在泉港区界山镇狮东村,流传着这样一首由当地已故老人吴玉文创作的诗,描述了狮东村几十年前的美景。据狮东村党支部书记吴昭平介绍,狮东村因狮山得名,交通便利,人才辈出,10年间村里走出博士10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近百人。□本报记者 龚翠玲 庄丽祥 通讯员 吴美琼 文/图
狮山中有“八仙”传说
狮东村因狮山得名。狮山又叫狮球头,形如卧狮,气势雄伟。狮背有一山泉,终年不涸。如今,狮山外形虽已被葱郁的树木掩映,依稀能找到狮形的痕迹。走进狮山,在狮头上面,能看到仙摇篮、仙脚迹、仙汤匙、仙鼓等古迹。传说,王母娘娘办蟠桃会,邀请八仙参加,八仙相约在狮山集合,吕洞宾最先到,他看七位道友未到,就坐在狮山头休息,取出自带的酒自饮自酌并醉倒酣睡。
来到狮山顶,可俯瞰狮东村全貌。“在我小时候,狮山的形状更像狮,以前狮背脊上树木繁盛,像极了狮毛;狮头面前,有一墩圆形的大石头,周围数十丈,成为狮球;在狮山东南面,原来还有棵高大的树木像是狮尾,可惜现在没有了。”现年70岁的村民吴春燕熟知村史,他介绍,早年站在附近的玉山村高地望向狮东村,狮山犹如一头醒狮盘踞在高处。狮东小学就建在狮头前面,夜间灯光明亮,就如狮眼夜开,放出光芒,景色动人。近年来,在狮山和虎头山之间还规划设计了“九亭连峰”,犹如“狮齿”。
庙宇宗祠皆有“狮”元素
在狮山脚下是狮东小学,小学的前世今生都和“狮”密切相关。据吴丽水老师介绍,狮东小学建于1961年,设计匠心独运,学校内东西楼重叠,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出”字,寓意“人才辈出”。结合狮山的形态,东西楼又仿若狮耳。
走进狮东小学,记者看到,教学楼的外观设计也颇为巧妙。楼顶两侧各有一个圆形,像是狮眼,而圆形中间部分做了倒立的三角形设计,就像是狮鼻。“狮子本身具有身躯庞大、样貌威武的特点,在闽南人的日常生活中,狮子不但有辟邪纳祥的功能,还有驻财纳福的象征。”吴丽水说,学校的设计便是取其意。
在泉州的一些传统建筑中,狮子被视为建筑物中的吉祥物。在祠堂门口的福狮还代表着闽南人的好客、爱拼敢赢的精神。狮东村的庙宇、宗祠、香炉等处都加入了“狮”元素。
爱拼敢赢尊师重教
据吴昭平介绍,狮东村早年称为“东吴”,吴姓始祖廷仁公,系入闽始祖吴祭公九代裔孙,于1166年迁居到此,至今已有800多年。早期村庄三面靠海,资源匮乏,经历代村民艰苦奋斗,方才呈现如今欣欣向荣的景象。
狮东村是侨村,早年不少村民下南洋打拼,仍心系家乡,热心捐资参与家乡建设。如今的狮东村全村以农业为主,兼从事海蛎养殖及小海产捕捞。
据了解,狮东村人才辈出,10年间村里出了10个博士,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有近百人。狮东村出人才,这与狮东村村民爱拼敢赢、吃苦耐劳的个性及村里尊师重教的传统是分不开的。狮东小学自建校起便设有奖学机制,村里还于2012年建设了青少年活动中心,设有法制室、孝德之家、科技之家、图书之家、书画之家、文艺之家等,极大地丰富了村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