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近年来,鲤城区持续开展“品质名城·文明新风”行动,全面推进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实施环卫一体化工程,着力提升精细化管理、常态化治理水平,让“文明新风”劲吹鲤城大地。
固化机制 力促常态长效
文明城市创建关乎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更关乎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鲤城区始终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常态化开展“品质名城·文明新风”行动,不断优化完善机制建设,力促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该区按照“平时”即“战时”的工作标准,参照疫情防控指挥部体系,调整优化区创城指挥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将区创城办确定为常设机构,更名为区创城促进中心,构建了“一办十组N专班”工作格局。在梳理总结现有会商研讨和专项调度机制的基础上,发挥创城促进中心统筹协调作用,立足挂钩部门、街道社区、党员街巷长等各方块职能,统一调度、一线推进,落实“日考评、周会商、月通报、季考核”机制,确保部门间职权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下一步,该区将充分利用好创城指挥体系“一办十组N专班”工作格局,固化机制、尽职履责,进一步落实定期会商、强化督导反馈、重视信息报告、压实网格责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专项推进 破解治理“顽疾”
废品收购站、流动摊点、停车无序等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生活环境及市容市貌的管理难题。鲤城区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通过专项整治破解城市治理“顽疾”。
该区深化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发挥街道综合执法协调中心作用,联合公安、交警、城管、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开展“共建美好古城”城市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对废品收购站、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城市高音喇叭噪声等集中整治。整治与宣传双向发力,才能更好引导市民共同守护市容市貌。该区还在执法过程中向各商户宣传《泉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结合商户在实际经营中可能存在的违反《条例》的行为进行说明,提高商户文明意识。针对停车难题,该区统筹规划,深挖道路潜力,今年计划新建公共停车场4个、新增停车位500个。截至目前,中侨皮革厂停车场、兴贤路浦口环岛旁停车场、兴贤路与锦工中路停车场项目已建成投用,完成停车位建设390个。今年,该区还将持续推进22个老旧小区改造,规划设计机动车停车位900余个,着力改善老旧小区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
下一步,该区将以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聚焦重点地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精准施策、重点突破,通过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合理疏导等方式,着力提高城市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宣传动员 培育文明新风
文明创建,宣传先行。当前,鲤城区不断丰富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广告载体,抓好社会动员,积极引导广大市民群众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凝聚合力。
在鲤城区多个大型广告牌、LED电子屏、灯杆旗、宣传栏上,“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快乐健康成长”等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向广大市民传递着文明理念,彰显出城市良好的精神面貌。目前,该区共设置文明创建主题大型广告牌23处、灯杆旗1200多面、宣传栏320余个,并在全区各主次干道商业大街设置公益广告景观小品,在东街、涂门街、新门街设置“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主题公益广告一条街。此外,该区还制定《“海丝家族”城市IP形象推广应用专班社会宣传组工作方案》,以“海丝家族”城市IP宣传推广为契机,厚植鲤城深厚文化禀赋,将IP元素与文明城市创建主题有机结合,设计出近60版带有“海丝家族”和古城文化古迹的特色版面,并陆续更新应用于路名牌、灯杆旗、大型广告牌等文明城市创建宣传载体中。
人民群众是文明新风巩固深化的核心力量。该区还以“品质名城·文明新风”行动为契机,通过宣传单、倡议书等载体,向市民群众宣传普及文明理念,让文明意识入脑入心。下一步,该区将以“共建美好古城 做文明有礼鲤城人”为主题,在全区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文明环境营造、文明秩序养成、文明服务竞赛、文明网络倡导等精神文明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市民主人翁意识,推动文明新风吹遍鲤城。(李梦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