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公园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是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提升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逐步建成一个个农业公园、农村田园综合体、小微乡村公园等,绿化、美化了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了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本报记者 黄雅珊 通讯员 陈孝强 陈霹 文/图
玉沙湾公园
打造海湾型沙滩岸线
玉沙湾公园位于张坂镇玉山村,北起海湾大道,南至现状海堤,为东西走向带状城市绿地,全长3.6公里。
玉沙湾公园景观工程是台商区一项重要的旅游发展配套和民生工程,着力打造集自然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湾型综合性沙滩岸线。公园建设利用天然的沙滩资源,围绕最美海岸线营造以沙滩运动、海上活动、滨海观光为特色的综合性公园,涵盖景观绿化、沙滩游玩、观海休闲等功能,呈现出云之星广场、云之漫步、潮汐漫步、海之恋广场、风之舞广场、海语童梦、贝壳广场、珍珠广场等8个主题景点。
云庄村河长制主题公园
展现水清岸绿景美新貌
云庄村位于台商区洛阳镇洛阳江边。洛阳江的潺潺流水,是穿行在云庄村中的生命之河。为了守住这一方记忆盒子,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云庄村结合“河长制”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在洛阳江畔实施建设河长制主题公园,让洛阳江云庄段展现出水清岸绿景美的新貌。
河长制主题公园用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公园入口处两侧分别设计制作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条会呼吸的河”等河长制主题理念的文字宣传标语。沿入口往里走,公园内还设有休闲走廊、儿童滑滑梯、秋千等休闲娱乐设施,可供居民群众休闲、娱乐。整个主题公园以科普性、观赏性及娱乐性为特色,通过主题景观、河长制标语、休闲走廊、微型儿童娱乐设施等内容,为群众提供休闲散步场所,有效改善乡村周边环境。
郑和文化公园
展示海丝文化乡村记忆
郑和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丝之路。根据郑和与百崎历史性结缘的重要事项记载,立足白奇村海丝历史文化的乡村记忆,百崎乡郑和文化公园应运而生。
公园占地面积近600平方米,用“口袋”的创建形式巧妙地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一些政策文化元素和白奇村当地一些非常接地气的乡村记忆进行融合,先后用9幅壁画简洁明了地总结了郑和与百崎回族乡的历史渊源和其本人对海丝文化建设的积极贡献。
公园主要介绍白奇村“接官亭”及“送嫁亭”的由来,展示百崎古渡当年海上通商贸易往来的繁荣景象、建造郑和堤的历史故事场景及先行先试探索乡村治理体系、百崎河湖长制文化宣传的一些具体内容等。值得一提的是,公园建设首次创造性地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引进当年郑和从国外引入传承的树种“五谷树”。
龙苍村法制公园
美丽乡村有“画”又有“法”
龙苍村法制公园位于东园镇东园村委会边,占地约46亩,总投资300万元。公园围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利用地理、环境和人文优势,融入丰富多彩的法治元素,图文并茂地展示廉政文化、法治警言等内容,并与自然生态结合,形成一个集休闲、健身、学习、游憩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平台,让群众、游客出门看法,抬头见法,处处见法,把法治宣传从过去的说教式、灌输式、被动式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自觉接受的形式转化,恰到好处地植入法治文化元素,让美丽乡村有“画”又有“法”,营造浓厚的法治人文环境。
公园在规划设计上遵循“法治、廉政、平安、和谐”理念,在不改变公园原有自然景观的前提下,注入大量的法治文化元素,通过富有美感的造型、展示、装饰等艺术视觉手法,把法治文化思想理念与现有的生态公园环境绿化、设施等相融合,赋予公园新的文化生命力。
梅岭村党建文化公园
党史学习教育“网红”打卡点
梅岭村是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近年来,梅岭村深挖历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因地制宜,投资130多万元,将党的思想引领、绿色生态理念与群众休闲需求相结合,把“荒地”变“福地”,建成了占地3600多平方米的党建文化公园。
该公园以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讲话精神为核心主题,整个公园从空中俯瞰,如徐徐展开的一幅山川河流画卷,寓意乡民在绿水青山中沐浴党的光辉。来到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字。公园以中间蜿蜒向前的石子路象征“绿水”,也象征党从艰难走向胜利的过程,而山坡形的草坪象征“青山”,传递“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继续前进,党史文化走廊、党心区、活动区域、日出东方主体建筑等分布其间。该公园成为周边各级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的“网红”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