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泉州可以从一双鞋和一片茶叶说起。
一双鞋。1979年,晋江陈埭镇村民林土秋等14人办厂,敲出第一双晋江鞋。如今,晋江有各类制鞋生产企业2300多家,中国40%、世界20%的运动鞋、旅游鞋出自这里。29.8万名从业人员,贡献了近千亿元的年产值。
一片茶叶。2006年,安溪县珍田茶叶合作社在安溪长卿镇珍田村成立,茶叶种植户第一次有了组织。如今,安溪茶园面积达60万亩,涉茶总产值280亿元,全县120万人有八成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农民纯收入半数以上来自茶产业。
在鞋产业和茶产业身上,我们看到了泉州人基因里流淌的经商因子。少数人率先觉醒、率先探索,带动着身边一群人、一个村、一个镇、一个产业,甚至是一座城的发展,与当下共同富裕的理念、路径不谋而合。
类似的故事,发生在服装、建材、石雕、香、陶瓷等各种产业上,承载着全体泉州人的富裕之梦,也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晋江经验”中“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的最佳画像。
“晋江经验”提出20年来,泉州GDP从2002年的108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304亿元;2021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万元、2.6万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481%、436%。通过奋斗,泉州藏富于民、壮大产业,走在争创共同富裕先行城市的路上。□本报记者 陈凌鹭
共富有源,爱拼会赢——共同富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人参与、各尽所能
一条网线、一台电脑。2008年左右,安溪县灶美村村主任李联桂等人,开始摸索通过电商销售藤铁工艺品。短短几年,308户人家,开了1000多家网店,销售额超3亿元。曾被戏称为夜里“黑三角”的穷山村,变成了灯火通明的全国淘宝村。
永春县岵山镇铺下村村民陈培植,去年以来多了一个身份:福祥醋业“酿醋总监”。一度仅剩8户人家还在传承古法酿醋技艺的铺下村,抢抓乡镇振兴机遇成立福祥醋业,打造“醋村”。村民每酿1吨醋可增加收入2.5万元,预计今年全村老醋总产值可达3000余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00余万元。
泉州偏远山村的改变,源自创造财富的自觉,源自对长远发展的渴望,而改变的实现,归功于不等不靠。
事实上,泉州创造财富的激情,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被激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点燃泉州沿海地区民营经济的星星之火。
以晋江为例,在外资较少的情况下,晋江主要选择了纺织、鞋、食品、建材等门槛低、工艺成熟的传统轻工行业,到2001年,晋江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创造了每三年就“再造一个晋江”的奇迹。近20年的拼搏中,晋江已形成超2000亿元的鞋服产业集群、超千亿元的纺织产业集群,以及食品、建材两个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5万元。福布斯公布的世界华人富豪榜中,资产超过20亿美元的闽南籍华人约占60%,其中不少祖籍晋江。
更多通过自我造血创造财富的故事,在泉州比比皆是。泉州正是通过人人参与、各尽其能,为共同富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无中生有”自我造血,冲破零资源困境,培育产业新格局。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