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医师是“治未病”的“上医”。与临床医疗专家相比,他们极少对个体进行疾病诊治,而是持续关注群体的疾病和健康,默默把工作做在事前和幕后。
心怀“国之大者”
8月15日,来自泉州市疾控中心的阮祥钊和来自石狮、永春、德化等县(市)的5名同行集结出发,驰援厦门市开展新冠疫情流调工作。泉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吕文辉目送这6位年轻的同行远去,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作为泉州市对口支援卫生防疫队的负责人,他连续49天驻扎重灾区彭州、江油等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他还多次被紧急派往福州永泰等多地开展洪灾后防疫工作,去年秋天,泉港区出现本土疫情后,他和他的同事们连续21天驻扎一线,夜以继日开展流调、消毒等工作。
“疾控工作者历来有关键时刻‘派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传统。”吕文辉说:“作为公卫医师,就是要心怀‘国之大者’,哪里有疫情,哪里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要往哪里冲。”
抗疫“多能战士”
“公卫医师并不像临床医师那样直接给病人开药或动手术,但是同样要具备较为系统的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反复经受锤炼,并注重总结提升,才能胜任工作。”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公共卫生主任医师王伟明告诉记者。他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处置中,公卫医师们就承担了多方面的工作:在流调溯源中,要还原传播链条,当好抽丝剥茧的侦查员;在检测诊断中,要密切跟踪病毒株的变化,当好一锤定音的技术员;在疫情研判中,要善于动态分析疫情发展趋势,为行政部门提供科学的防控建议,当好决胜千里的参谋员。同时,要当好现场处置中务实肯干的勤务员、培训指导中谆谆善诱的教导员、数据处理中去芜存精的信息员、健康教育中广接地气的宣传员、在解答咨询中耐心细致的接线员。
“作为公卫医师,得具备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泉州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现场调查处置第10小组组长黄彩虹主任医师对这一点感受颇深,她说:“我们流调队,以及信息、检验等工作组每天24小时值守。接到报告后,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核心信息报告、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接到任务后,往往是连续几天眯不上几个小时。”
开具“社会处方”
“我市已经连续27年未出现脊灰野毒株感染病例,成千上万人避免了小儿麻痹症导致的残疾;可发生较严重后遗症的乙脑、流脑每年发病数仅为个位数甚至零发病,麻疹连续2年零发病;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10%以上下降到0.92%。”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陈雅红主任医师向记者介绍说:“这是以公卫医师为主体的卫健工作者长期努力、全社会共同参与实施儿童‘免疫规划’的成果。”
免疫规划,就是有计划地给适龄儿童接种疫苗,是公卫医师开具并推动实施的“社会处方”之一。为了从一个个个体的健康问题中发现共性特征,公卫医师们经常要进村入户,还要深入医院、学校、厂矿企业等单位开展采样、调查,并开展后续的数据分析、检验评价、行为干预、应用研究。“公卫医师针对群体的健康问题,开具和实施社会处方,在预防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等,提升群体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稳定方面,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王伟明指出,“公卫医师是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陈炜卿 张沼婢 郭雅莹/文 张燕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