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一医院——一家承载着870多万泉州人民健康福祉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从承担区域一隅健康的十余人小团队,逐步发展壮大成一支由3400余人组成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团结协作的融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人才队伍。
近年来,医院党委全面贯彻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政治统领,以高质量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就是驱动力、竞争力,持续优化医院人才培养机制和成长环境,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践履公立医院职责。一批又一批的医师队伍在岗位上踔厉奋发;在百姓需要时,勇毅前行。
才聚高地 为高质量发展聚智赋能
医学人才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和重要支撑。当前,该院医师共1040人,其中高级职称387人,博士硕士639人,在读博士33人,22个专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硕士生导师70名,享受国务院津贴2人,高层次人才180人……这样一串看似普通的数字,说的是“才”力,亮的是水平,背后藏着的是该院一以贯之的“人才至上”理念和人才建设大文章。
着眼创新品质。通过高位嫁接优质医疗资源“以才聚才”,该院先后与北京天坛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德国柏林心脏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等开展广泛的临床医疗、科研、学术、教学等协作;成立该院首家院士工作站——励建安院士工作站,设立周平红“大国工匠”工作室泉州站;建设上海市内镜微创协同创新中心闽南分中心,将国家级医疗资源引到泉州来。在专家技术示范、授课指导等模式下,医师团队在直接汲取“养分”中,也实现了和国内外顶级医学专家团队人才的无缝对接。2022年1月份,在“大国工匠”、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团队的指导下,该院完成了泉州首例利用内镜隧道技术行经食管内镜下巨大纵膈跨腹腔肿瘤切除术,实现该技术领域的新突破。
着眼长远,抓实本土人才培育,变“输血”为“造血”,则是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该院通过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抓实医护高层次人才招聘、加大人才培训力度、鼓励人员外出进修等举措,不断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从2013年开始启动“百人培养计划”以来,共派出5个批次400余名优秀技术骨干前往国内外高水平临床科室进修学习,一批批青年骨干医生正在临床、科研一线崭露头角。
在学术科研上面,近年来,该院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25项,立项研究课题448项,发表SCI论文376篇,获得专利37项。
聚变效应 学科建设蹄疾步稳
多年的人才“筑基”为医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动力。该院党委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加快推进医院临床科室亚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建设,内科系统稳基固元品质发展,外科系统创新突破核心带动,各专业医师纷纷以此为契机,紧抓机遇在各自领域大展身手。
深耕细作学科建设,医院现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今年,又增加普外科(肝胆外科专业)、胸外科、泌尿外科、临床护理、重症医学科5个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已建成省级重点学科全部达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标准的90%,部分专科正努力冲刺国家重点专科。其中,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儿内科入围2021年中国竞争力排行榜“地级医院专科排行榜30强”。该院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市级重点学科上,随着泌尿外科、神经外科两个学科的入选,该院市重点学科数量递增至10个。
2021年,该院确定了甲状腺诊疗中心、前列腺诊疗中心等7个市级专病中心和结直肠、消化道早癌等8个市级专病团队,以及包括食管癌专病诊疗团队、结构性心脏病微创诊疗团队等在内的20个培育中的院内专病团队,院内各个学科比学赶超氛围浓厚,新业务新技术呈“井喷”态势,专科专病学科群形成,开展了涵盖了微创、介入等方面的高难度手术及新技术,不断提升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
据悉,医院在持续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福建省儿童(新生儿)医疗救治泉州分中心“五大中心”建设的同时,加大重症医学建设,目前拥有综合重症医学科四个病区(67张床位),以及呼吸内科重症监护(RICU)、儿科重症监护(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急诊科重症监护(EICU)、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CSICU)、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CCU)和烧伤科重症监护(BICU)等7个专业重症医学科,今年又新增神经内科重症监护(NCU),重症床位总数达到了199张。
关键时刻 队伍腾得出、收得进、扛得起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不管是本地疫情还是输入性疫情,在关键的时刻,市第一医院的医师团队总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今年3月,泉州新冠疫情发生后,该院党委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扛起了泉州市新冠救治定点医院的重任。
仅24小时,城东院区便腾空病房,平安转移了973名住院患者,速度之快史无前例;仅5天,作为新冠定点救治医院的城东院区就开放21个病区920张床位,最高峰收治患者908人。仅30小时,参与建成全省首个方舱医院——火围山方舱医院,累计收治1166名感染者,创造了泉州乃至全省方舱医院建设、治病救人的历史和模式。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严格坚持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根据第九版诊疗规范及各级专家的指导,对患者采用一人一策、中西结合的方式精准施治。在岗位上的千锤百炼,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可以处变不惊。疫情期间,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伍丹丹临危不惧,为全省首例新冠患者施剖宫产手术。4月17日,她再次应战为第二例新冠感染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面对重症新冠患者,已有临床经验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林天来再次请缨出战,在完成重症新冠患者救治任务后,经过短暂休整,作为城东院区终末消毒医师评价组组长的他,又一次带队进入隔离病区,为快速恢复诊疗贡献力量。
在55天的接续奋战后,收治的2563例新冠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全部出院,该院圆满完成泉州市新冠救治定点医院任务,守护了城市健康。
不管是前方还是后方,在每一个坚守的岗位和每一条耀眼的火线上,这一支腾得出、收得进、扛得起的医护团队,这一支有责任、有实力、有担当的干部队伍,筑起了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
在“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之际,该院将更加主动融入品质泉州建设,融入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苏凯芳 李珊虹 万馨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