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福建省弘扬“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迅速在我市引发热烈反响。我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勇立改革潮头,敢拼敢闯,担当有为,为推动泉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锐意进取
打造更多县域发展典范
“‘晋江经验’不是管一时一地的,而是管全局、管长远的。”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说,站在20周年新起点,晋江将高举旗帜、踔厉奋发,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坚持“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加力做好“高新技术、大企业、无形通道、城市能级、新型服务型政府”五个后半篇文章,以更大干劲、更强信心、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全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担纲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主力领军,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们认真学习借鉴‘晋江经验’,学出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勇毅争先的精气神和实践力。”鲤城区委书记黄辉灿说,当前,鲤城正全力抓发展、惠民生、兴文化、增活力,积极贯彻落实“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在发展定位、空间腾挪、资源转化、功能集聚等方面谋新谋变、先行先试,持续推进“活古城”“战江南”,以更足的信心、更强的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高质量“品质名城·现代都市”。
安溪县委书记吴毓舟表示,安溪将持续传承弘扬“晋江经验”,锚定全面建设具有茶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坚持“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着力抓产业、壮实体,抓创新、优服务,抓城乡、提品质,抓民生、增福祉,让市场主体发展更省心、更放心、更舒心,让群众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幸福,走出一条具有茶乡特色的共同富裕新路。
双轮驱动 造优民营经济发展土壤
市发改委主任廖良结表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晋江经验”20周年,我们要牢记嘱托,砥砺前行, 把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落实到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续写“晋江经验”新辉煌。要站位“世界遗产城市”新起点,大力推进海丝先行区建设,协同推进中心市区一体化开发建设,为谋划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心城市打好基础,作出发改部门应有的贡献。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曾钟远表示,全市工信系统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在绘就“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新蓝图中奋力展现新作为。结合“万名干部进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绿色数字技改”等专项行动,主动扛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大旗,为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贡献工信力量。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营造高质量的发展环境、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陈家强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作风贯穿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服务的全过程,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上对标一流,努力在打造为民服务“第一窗口”中实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晋江经验’历久弥新,对如何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市住建局局长张志铭认为,“强产业”与“兴城市”相辅相成、互进互动,产业间的竞争更是城市功能的竞争,城市功能平台可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我们将优先布局‘生态环境、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精心、精致、精美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努力打造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聚核,促进各种要素向中心城区集聚,提升城市的凝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
提升品质
为幸福指数“加码”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关乎营商环境。市卫健委主任黄育奇表示,下一步,全市卫健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主动向上对接“国家级”医疗资源,提升自身医疗能力;完善“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持续开展暖心服务等行动,持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助力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双提升”,用高质量的卫生健康工作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市教育局局长刘殊芳表示,全市教育系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勇于担当作为,深入实施泉州市“十四五”教育专项规划和教育惠民生补短板专项行动,加快填补教育发展短板,推动基础教育公平公益优质发展,创新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适应产业转型需要的职业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市文旅局局长李伯群表示,全市文旅系统将不断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把传承弘扬“晋江经验”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按照全市“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工作部署,全力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激发文化艺术创作活力,提升“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坚持抓项目、抓招商、补链条、促融合,加快推进古城文化旅游、工业旅游、休闲露营等新业态,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讲好泉州故事,全方位唱响“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