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泉州,许多闽南古建筑,有红砖砖雕的身影。它们或在古厝的门面显眼处,或在古厝一些细节处,不仅给建筑添了色彩,也彰显了这些房子主人的品位与文化气质。
在晋江深沪,有一位痴迷砖雕的老人施坤谊,今年61岁。17年间,他刻苦钻研砖雕技艺,以闽南红砖为媒介,将书法艺术融入其中,雕琢出精致的书法砖雕作品。2009年,他的砖雕作品《再借亭》被泉州博物馆收藏。
□本报记者许雅玲 文/图
以刀代笔传灵韵 沉迷砖雕十七年
记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和砖雕结缘,并决定专注于砖雕?
施坤谊:从小,我就对红砖古厝、闽南砖雕有着说不清的喜爱,常常四处去看老房子的各种砖雕。17岁时,家里翻建房子,我在客厅的红砖影壁上亲手刻出了“福”字,这是让我挺自豪的一件事情。
年轻时,我开过理发店、卖过服装,还去上海、福州、厦门等城市做过古玩生意。偶尔有朋友找过来,我会刻上一两幅砖雕。
17年前,有一副从古厝抢救回来的砖雕对联作品,前后各缺了一字。我对这副砖雕的历史熟悉,知道古厝的主人是谁,书写的人是谁,以及书写人的书法特点,便花了很多时间将其修补完整。如今,这副砖雕对联收藏于晋江市博物馆。这件事,让我非常有成就感,也因此决定专注于砖雕。
17年来,我的砖雕作品中,以书法砖雕居多。最近刚刚完成书法砖雕作品《石如鹦鹉》,是宋代泉州太守王十朋的诗、明代泉州书法家张瑞图的字,我花了7个月时间将字雕琢在红砖上,再花1个月时间拼接到石板上。此前,我曾用三年多的时间雕刻了一幅由18块条石组成的书法砖雕作品《兰亭序》,整个作品仿泉州开元寺门口紫云屏的规格,8米×3米,用方砖一块一块雕刻,再拼接到条石上。
古朴“熟雕”难度大 费眼费心又费手
记者:您可否介绍一下闽南砖雕和其他流派砖雕的不同之处?
施坤谊: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有多个流派,比如徽派、苏派、京派、岭南派等,但这几个流派的砖雕所使用的均为青砖,唯有闽南砖雕使用的是红砖。
闽南砖雕以浮雕为主,结合线雕和拼花,极少有镂空和透雕技术,雕刻手法有生雕(窑前雕)、熟雕(窑后雕)、模雕之分。我比较常使用的“熟雕”手法,即红砖烧制完成后,在砖上进行切割或雕刻,运用了不少砖刻的刀法。由于红砖比较硬,雕刻难度较大,费眼、费心、费手,以前一天可以做七八个小时,现在年纪大了,一天只能做三四个小时。为了避免手指受伤,我还自制了手指套,每次开工前都要在大拇指、中指和小指上戴上手指套。通过“熟雕”呈现的砖雕作品,更为古朴、大气、活灵活现。
作品融入世遗元素 未来想举办砖雕展
记者:泉州申遗成功后,不仅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频被点赞。您将如何把世遗元素融入砖雕中,进一步宣传推介泉州文化呢?
施坤谊:这些年,我一直很注重将弘一法师、吴鲁、张瑞图等名人的书法作品元素融入砖雕创作中,这些书法砖雕作品受到欢迎。同时,我试着将世界遗产点九日山祈风石刻的碑文融入我的砖雕创作中,让世遗和非遗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近两年,我也在创作一些现代作品,比如学雷锋等主题作品,让砖雕作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接下来,我会继续在砖雕中融入世遗元素,以闽南红砖为媒介,让大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世遗泉州的魅力。未来,我还希望能办一个闽南砖雕展览,集中展示这些年来自己创作的砖雕作品,让更多人关注这个独特的艺术品种,一起品味闽南砖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