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都市·社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9月1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泉州市实小周边综合整治,疏解交通优化环境之余——
县后街两处历史老宅获保护
原“湖南会馆”、“巴金与好友畅谈的场所”征收后进行修缮
县后街25号“巴金与好友畅谈的场所”(画圈处)
原“湖南会馆”(左)
县后街61号民宅已拆除

这几天,经过泉州中心市区县后街的市民发现,泉州市实验小学旁边有民宅正在拆除。这是正在进行的学校周边综合整治项目,不久后,县后街将从这里接通中山北路。与此同时,县后街70号原“湖南会馆”、25号“巴金与好友畅谈的场所”两处历史遗迹点,也因为此次改造“搭便车”,在房屋征收后,列入保护修缮范围。

学校周边改造打通交通节点

8月上旬,记者多次走访县后街,发现多幢民宅贴有注意安全的提示语,并围上了警戒线。昨日,记者再度回访,泉州市实验小学西门对面的31号和61号两幢民宅已经拆除。据了解,这两处拆除的房屋将腾出道路,打通县后街至中山北路,预计9月中旬可以通行。“通行后,方便居民出行、学生接送,缓解交通压力。”附近居民陈先生说。

县后街70号与米仓巷交界处是原来的“湖南会馆”。老宅外墙涂抹白灰,墙壁斑驳开裂,临街部分原本经营餐饮店。老宅大厅由4根木柱支撑。房子北侧墙体明显倾斜,临县后街的西侧也有一定程度倾斜。老宅所在的东北社区居委会人员介绍,每次台风暴雨来临,他们都非常担忧,生怕这幢房子倒下砸到人。之前相关部门做过鉴定,这幢房子墙体倾斜达10多度,属于危房,居委会曾组织加固过。

距离70号不远的县后街25号,从铁门进去,一条小路延伸到里面。里面有两幢房子,北侧一幢泥土石混合结构的房子,是巴金于上世纪30年代曾到访、与好友畅谈的地方。房子大部分坍塌,四周长满荆棘杂草。南侧尚有两间木房和过道,里面堆积着报刊、衣物、木头、瓶罐等旧物品。

两处老宅留有历史印迹

县后街25号和70号两处老宅,都在泉州留下它们的历史印迹。

泉州一中校友瞿少华,浙江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工作。他说:“我的曾祖父是湖南大庸人,清代随湘军入闽,后来在泉州定居。那时候就已经建有‘湖南会馆’,湖南人常到此相聚。按照时间推算,会馆应该有一两百年历史……”一名八旬的老居民说,以前这幢房子还挂着“湖南会馆”牌匾,房子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后期。

上个世纪30年代,巴金先生曾3次到泉州访友写作,与泉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那时他应友人之邀,先后到过黎明高中(黎明大学旧址)和平民中学(即泉州孔庙)校园、县后街25号。在小说《电》《雷》《星》里,巴金不止一次描写一群群革命青年穿过小巷去秘密聚会的情景。当年巴金与鲁彦、丽尼、林憾庐及陈范予等人结为挚友,他们常常聚谈的场所,就在当时黎明高中附近的小巷。

旧街改造同时保护遗迹

泉州市实验小学有师生2500多人,学校3个出入口均位于背街小巷,周边道路狭窄,上学放学时段,人车混行,交通拥堵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周边居民和学生、家长。今年6月,市、区两级古城办现场勘察后,重新规划,提出市实验小学周边综合整治方案,预计打通两条县后街至中山北路的通道,实现交通分流,缓解交通压力。

鲤城区政协副主席陈志宏曾担任开元街道办事处主任、党工委书记,此前一直在推动25号、70号老宅的保护修缮利用,借助此次周边综合整治,算是实现长久努力的目标,她颇感欣慰。她介绍,县后街征收房子涉及16幢,征收面积2900平方米,征收后,才能进一步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利用、复兴。

作为2022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泉州市古城指挥部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恢复县后街原来的历史面貌为前提,结合房屋历史典故和周边交通组织情况,打通两条县后街至中山北路的通道的同时,还将保护、修缮县后街25号(巴金与好友畅谈的场所)和县后街70号(原“湖南会馆”),还原展现遗迹点历史原貌,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古韵乡愁。

重视历史建筑保护获赞

“兼顾民生改善和重视历史建筑保护,这样的行为值得点赞。”得悉消息的多名人士,对市、区两级相关部门改善交通并保护历史建筑的做法,颇为肯定。

泉州市政协原委员、农工党泉州市委会原副主委陈笃恒说,县后街位于古城核心区,里面有不少老建筑承载历史文化故事,有的具备一定的保护价值。泉州是世界遗产城市,更应该保护好这些有历史文化意义的老建筑,讲好古城故事。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原法工委主任郭培明介绍,《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要求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社会生活的延续性,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促进优秀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融合。目前,整个泉州古城都是世界遗产保护项目的缓冲区,其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空间尺度和环境要素的改变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泉州正在积极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不久前,府文庙大成殿修缮项目成为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推介项目。他说,上世纪30年代初期,巴金3次来泉会友,在黎明高中、平民中学、县后街留下生活、创作的印迹,这是近现代泉州文化的重要一笔,这些地方是值得保护的文化遗产。“多年前,我曾在市政协递交的与巴金史迹保护相关的提案引起了黎明大学的重视,校方已在黎大旧校址立了一方书页型汉白玉纪念石碑。”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退休教授涂帆的老家也在县后街一带。对于两处历史遗迹点接下来的保护与修缮,她极为期盼。她说,巴金是我国文学巨匠,文化影响面广。若能结合保护修缮,通过一些形式展示巴金与泉州、黎明高中(黎明大学)渊源的文字、作品、实物等,对于古城文化韵味无疑是种提升,“旁边的实小学生就能从中受益,或许能得到文学启蒙。”

□本报记者 廖培煌 林劲峰 文/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都市·社区
   05版:都市·社区
   06版:都市·民生
   07版:经济·资讯
   08版:经济·产业
   09版:经济·财富
   10版:经济·金融
   11版:热线新闻
   12版:地方新闻
   13版:健 康
   14版:清源·五味斋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法映刺桐 守护世遗
县后街两处历史老宅获保护
文明合规治丧
可免基本殡葬服务费
筑牢交通防护网 保障学生安全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