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安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活力、打造区域品牌、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编制全省首个县域营商环境五年专项规划,持续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和创新举措,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保持全国县域前列。
“当前,南安正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以‘六立六破’作风建设为抓手,推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南安市委书记张桂森表示,南安市正全面围绕省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和泉州市委“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部署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主动创新、精准施策、攻坚破题,全力打造让企业安心、舒心、顺心的“近悦远来”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林书修
记者:在体制优化、数字创新、提升城市承载力方面,南安有哪些好的经验?基于营商环境的提升,当地吸引了哪些资本和项目流入?
张桂森:作为工业大市,我们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来抓,守正创新、靶向破题,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在体制优化方面,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强化项目化运作,聚焦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先后推出39个体制机制创新项目。比如,创新“督、导、管”一体化中介组织规范化执业机制。针对部分审批类型中介组织服务耗时长、高收费、乱收费、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围绕“合同管理、条件准入、项目评审”,成立专项督导组,建立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和市场行为“黑名单”管理、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及单方清退机制。
在数字创新方面,加快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公共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比如,率先上线“不动产登记智能审批系统”,将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抵押权预告登记等业务纳入“智能审批”,实现不动产登记“智能审批、秒审秒批”,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办件超3万宗。又比如,上线“南安工信政策云平台”,通过数据生成企业画像,“精准定位”适合企业的申报项目,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真正让政策“大餐”直达快享。
在提升城市承载力方面,按照“为民建城、有机更新”理念,立足“一市三城”,重塑空间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城市综合能级。一是提升质态。以创建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为抓手,策划实施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10方面202个城乡品质提升项目,打造人城产文融合、体感舒适的“26℃之城”。二是丰富业态。大力推进智慧物流、数字服务、文化旅游、专业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扶持培育城市综合体、精品商圈、特色街区等多元业态,规划完善高端写字楼、商业总部、星级酒店、休闲娱乐等配套功能,让城市更有吸引力和黏性。三是活化文态。精心呵护、活化利用九日山、五里桥2个世遗点和11处国保单位,借力“奥运冠军之城”,以大产业的视角谋划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落地建设成功文化园、温泉童话小镇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着力打造“海丝源头、成功故里”城市IP。
基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提升,近年来,三安、海尔、共享、五矿、金阳新能源等一大批龙头企业、重大项目接踵落户。今年上半年,我市共对接招商项目392个,其中正式签约项目248个,计划投资近850亿元。
记者:当前,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发展不同程度受到影响,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南安采取哪些破解措施?
张桂森:受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我市不少企业面临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生产运营成本持续上升、用工短缺、资金困难等问题。针对企业实际困难,我们在全面迅速贯彻落实各级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基础上,立足南安实际,从政策供给、要素保障、科技赋能等维度助企纾困、应变克难。
一是政策精准供给。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赶超三年行动,从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链供应链、外资外贸、民生就业等方面入手,陆续推出惠企“89条”、工业稳增长“10条”、助企复工复产“16条”等具体政策措施,今年以来累计兑现政策资金3.54亿元,受益企业超1000家次。
二是要素有效保障。用地上,创新工业用地“带设计方案出让”模式,加快清理盘活低效和闲置用地,将腾出的空间配置给有实力、有潜力、真正想干事的企业。融资上,根据企业诉求,分成申请纾困专项贷款、规上企业和成长型企业融资需求、需展期续贷企业3大类,每一家“点对点”调度调控、对接匹配,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贷款118.29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长5.93%。供应链上,由国企发起组建供应链和商贸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原材料代购代采服务。搭建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对接平台,共享订单、利益链。人才上,创新“政府+企业+高校+商会”的“四位一体”校企合作新模式,开展“春风行动”“名企送岗留才进校园”系列招聘活动,在三安等龙头企业探索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工作,建成30多万平人才房,专门组建基金嫁接高端人才资源,新增各类人才1000多人。
三是科技赋能突破。面对新发展形势,我们引导企业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道路,抢占市场先机,实现弯道超车。今年1—7月,全市累计新增智能化生产线90条,总数突破2100条,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改覆盖面近8成;通过“补平台”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新增95家,总数达到270家;嫁接上大、同济、华大等高端资源合作共建产业创新中心、研究院,并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产学研机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总数63家,居泉州市第1位。
记者:在提升行政服务质效上,南安如何打通行政审批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张桂森:近年来,我们聚焦“快一些节拍、少一些环节、多一些服务”三个维度,靶向破解企业、群众反映集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行政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一是以流程再造为突破口。健全完善“最多跑一趟”行政审批机制,针对信息不对称、推诿扯皮等问题,优化项目前期代办、模拟审批、联审联批、权责清单动态调整等机制,“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累计达110件,“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达92%,全流程网办事项占比超80%,“模拟审批”提速项目开工时间至少2个月。
二是以智慧赋能为发力点。比如,在全省率先推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智慧导办平台,为项目业主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个性化”定制和“全流程”导办服务,已累计服务项目引导超5500次。又如,创新推行“网格+营商”服务新模式,依托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系统,将营商环境问题收集处理反馈机制纳入网格化场景运用项目,构建问题信息收集报告、任务派发、协同处理、结果反馈等闭环工作流程。
三是以优化服务为落脚点。深入开展局长走流程、创先争优晋位大比拼、“一企一策促发展”等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乡镇党政领导、315名科级驻企“三员”常态化进企业、下工地、送政策、解难题,开展“一对一”保姆式服务,今年来累计解决企业各类困难6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