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顺利,台湾青年杨棋崴本月将带着企业品牌与各大电商深度接触——利用天猫、京东、抖音、小红书等线上平台,为旗下的食品公司打响品牌、开拓销路。瞄准时代新风口,他希望为企业发展寻找更多可能性,分享发展新红利。
□本报记者 蔡紫旻 通讯员 徐婷婷 程小娇/文 林劲峰/图
发展内销 助企业出货量大增
作为“创一代”,荣祺食品董事长杨荣辉与很多在20世纪90年代“登陆”的台商一样,见证了祖国大陆的飞速发展,也实现了个人价值。
改革开放后,杨荣辉来到泉州洛江选址建厂,引进台湾青梅果苗,创立以青梅加工为主的台资企业荣祺食品,当时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做食品出口。
10年前,小儿子杨棋崴辞掉台湾工作,来到泉州与父亲一起打拼。对于这位“80后”而言,泉台相似的饮食习惯、气候以及乡音闽南语,都让融入变得容易。
这几年,荣祺食品作出了两个重要选择:从出口为主转为注重内销,从线下铺设渠道转为全面“触网”。为了讲好品牌故事,企业在闽建设的梅百华青梅文化馆也已于去年开馆。
瞄准新风口,台企迎接新趋势,主动融入内外“双循环”,发力电商渠道,在与时代同频共振过程中,分享发展新红利。“我们选择做内销的第一年,工厂就出现产能不足情况,一边出货、一边扩产。企业发展30年,目前做到一年六七百个货柜的出口量,而做内销第一年,销量已达一百个货柜,年出货量增加三成。”
背靠大陆市场,不仅为企业提供完备的生产链,丰富的劳动力,近便的原料产地,还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杨棋崴说,在出口市场逐渐饱和的背景下,选择做内销让企业有了新增长点。
办理台湾居民居住证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从福建到泉州,一系列扩大经贸合作、支持台胞在闽就业创业、方便台胞安居乐业的惠台措施频出,在泉台胞台企享受同等待遇,更有家的感觉。
记者从市台港澳办了解到,围绕两岸应通尽通,泉州全力抓好两岸经贸合作畅通,利用两岸相关行业交流合作契机,进一步帮助台胞台企分享大陆机遇,全力推动以通促融。截至今年6月,全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2080家,投资总额67.97亿美元,合同台资40.80亿美元。台资企业涉猎机械、化工、电子、农业、食品等行业,已从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电子、精密机械、化工等产业。
市台港澳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惠台政策基础上,泉州全面细化落实各级惠台利民政策,对台胞普遍关注的医保参保、住房、子女教育等实行市民同等待遇,并精准推出泉州市惠台“73条”和融合发展“30条”政策措施。目前,在泉台胞办理台湾居民居住证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台胞在泉州中心市区可参与刚需摇号购房;在泉常住台胞与泉州市民一样参保、享同等报销比例,并专门成立台胞医保服务中心,在泉台胞可享受“一站式”医保报销服务。
强化对台引智引才,泉州构建鼓励台湾青年来泉就业创业扶持体系。目前,全市有21个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其中,国家级基地1个、省级基地5个,累计认定市级台湾高层次人才400多人,在泉高校引进台湾全职教师4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