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聪伟 吴宗宝)为全面掌握我市体育场地数量、分布、使用情况及其发展变化,近日,泉州市体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体育场地统计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度泉州市体育场地面积为2162.36万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一;体育场地设施24578个,位居全省第二。
根据统计调查结果,与2020年相比,2021年全市新增体育场地1443个,新增场地面积211.85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增加0.22平方米。
按机构类型来看,我市事业单位、村委会和居委会体育场地面积排名居前三位。其中,事业单位体育场地9195个,场地面积988万平方米;村委会体育场地9303个,场地面积近570万平方米;居委会体育场地3019个,场地面积283.53万平方米。
按场地类型分析,篮球场、全民健身路径、乒乓球场地数量位列前三。其中,篮球场地7926个,占32.25%;全民健身路径场地5471个,占22.26%;乒乓球场地3590个,占14.61%。
近年来,市体育局会同相关部门协同推进,通过填补“金角银边”、融入城市发展、激活存量土地、拓展户外场地等四项创新举措,有效解决场地设施用地供需矛盾,破解“去哪儿健身”难题,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根据《泉州市口袋健身公园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我市利用现有各类公园、空闲地、边角地、山线水线以及居住、工业小区附属空间、架空层等其他土地空间资源,建设口袋健身公园。2021—2023年,将在全市建设300座口袋健身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各市直部门共同将健身步道、各类球场和游泳馆等融入城市规划,加快健身设施与公园、绿地、山地等有机结合,有效拓展市民户外活动空间,倡导绿色低碳健康运动方式。中心市区实施“山线绿道”项目,将清源山脉、桃花山脉连为一体,全长22.5公里,高峰期日体验人数达5万人次。
此外,我市还鼓励社会资本利用旧厂房、旧仓库、旧校区等存量资源改造体育休闲综合体。拓展山地户外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露营地等体育场地,丰富体育运动项目类型,培育一批优秀的户外运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