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教兴学,建国之大本;纳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生之基。鲤城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布局,通过扩容增量工程、优质师资过江等举措,推动教育提质增效,致力让“学在鲤城”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抓“广度”
推进扩容提质
教育是鲤城的金字招牌。为了把这一招牌擦得更亮,鲤城区坚持超前谋划,大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教育扩容增量工程,大力补齐学位资源缺口,促进教育为城市发展赋能。
日前,鲤城3宗地块顺利完成拍卖出让。其中,鲤2022—1号地块位于浮桥街道田中社区,占地约157亩,将配建社区管理服务用房、社区医疗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幼儿园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片区周边还有泉州实验中学鲤城附属学校、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等教育配套,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田中校区项目同样择址于此。“新校区建成后,学校将实行‘一校三区’管理模式,打造‘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安排、教学统一管理、教研统一要求、考核统一评价’的教育共同体。除了传承老校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办学传统及鲜明的办学主张外,新校区也将发扬自身优势,逐步凝练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品牌。”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校长曾凤蓉介绍道,田中校区的建设将因地制宜突出现代化特色,打造一所信息化配置强、功能设施全的高标准现代化优质学校。
当前,鲤城全面吹响“战江南”号角,紧锣密鼓实施“优质教育资源过江”工程,泉州七中江南校区、江南花园城配套小学(第五中心小学)、泉州市第一幼儿园珑璟湾园区已投入使用,中南滨江铭悦小区幼儿园、宝嘉誉峰幼儿园、世茂云璟幼儿园、茂诚滨江国际酒店及商住项目配套幼儿园等4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已完成移交工作,新增学位4820个,一个高速发展、宜居宜业的江南新区近在眼前。
抓“厚度”
建强师资队伍
教育大计,以师为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今年以来,鲤城区全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着力从政策上稳定江南新区教师队伍,推进优质师资过江,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为了进一步保障稳定江南新区教师队伍,鲤城区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将“新区补贴”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在推荐培养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方面,对江南新区教师予以倾斜;对江南新区教师在承担区级及以上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参加学科教育竞赛、文体竞赛、征文获奖及学校获得集体荣誉方面实施倾向性奖励等。同时,通过鼓励动员老城区教学名师到新区指导服务、骨干教师到新区支教帮扶等形式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积极开展送教送研“三个一”活动,即每学科每学期至少一次送教送研到江南新区学校,名师工作室每学期到江南新区学校开展一次教科研活动,教研员每学期至少一次指导江南新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江南新区教师专业素质在交流中提升。
此外,该区还制定《鲤城区公办学校顶岗合同教师选用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选用原则、选用管理办法,规范薪酬待遇、管理考核、培训培养等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顶岗合同教师学历提升的通知》,鼓励顶岗教师提升学历并给予学费优惠等政策支持,将顶岗合同教师纳入鲤城区奖教基金奖励范畴,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抓“高度”
提升发展内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鲤城区始终抓牢教学质量这个核心,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丰富教育内涵,切实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日前,由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福建省戏剧家协会承办的第四届福建省中小学生(少儿)戏剧展演落下帷幕,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编排的提线木偶戏《闹春》荣获小学甲组一等奖。20世纪90年代,学校与泉州木偶剧团共建合作,聘请泉州木偶剧团专业教师入校授课,让木偶社团学生可以系统性学习。经过多年发展,提线木偶这门古老的艺术在该校“圈粉”无数,早已成为学校一大文化特色。将木偶戏引进学校是鲤城特色办学的一个缩影。该区还全面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艺2+1”活动,选派9支队伍参加2021年泉州市小学生足球联赛,获中心片区联赛男女双冠,在全市总决赛中9支队伍均获奖;选派鲤城区实验小学、明新华侨中学、泉州市第六中学参加泉州市中小学生五祖拳健身操比赛,均获一等奖;组织区属各学校参加2021年中小学生艺术节,获33个省级奖项,95个市级奖项;在2021年泉州市中小学生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中获12个奖项;在泉州市第二十六届“贤銮杯”中小学生西洋乐器(弦乐类)独奏比赛中获12个奖项;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泉州提线木偶)被认定为第三批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
下一步,该区将在一校一品,做精学校发展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深挖百年老校品牌文化积淀和办学内涵,加强与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对接、交流,打造一批办学理念先进的全省强校名校,辐射引领新区学校质量提升,唱响质量至上“主旋律”。(李梦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