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江二中校园一隅,一处名为“希望的田野”的花圃里种了不少向日葵,这是该校高三(1)班的51名同学在今年7月栽种的。9月初,花圃里的向日葵陆续开花了,学生不定期采摘后包装成精美的花束,送给老师。昨日,记者走进校园,了解学生种植向日葵背后的劳动与收获。
亲手栽种向日葵
浇水锄草不间断
昨日17时,在高三(1)班班主任黄锦羽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学校这处“希望的田野”。花圃的一侧被老师和同学开垦出了10块大小相同的小型地块,并种植上了不同品种的向日葵,有的刚刚发芽,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惊艳绽放。10多名同学上完体育课后,跑到花圃里“忙活”,浇水、锄草……大家分工明确,动作熟练,不一会儿就把当天定下的任务完成了。
黄锦羽告诉记者,这里是学校的劳动基地,起初劳动课是老师负责种植,学生按班级轮流浇水,可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她想着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劳动中。今年春季开学,她便向学校申请了花圃一半面积的土地,让学生参与到种植中,其间,她带着学生种过花生、西瓜、南瓜、黄瓜、生菜、韭菜等。
“今年暑假放假前,班主任和我们说起了种向日葵的想法,大家一致同意,便有了如今这片向日葵。”班长韩贺东正蹲着锄草,他说,种向日葵前,先用了部分种子做试验,发现发芽率不高后,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改善了土壤,最后有四五十棵成功开花。
如今,每天放学时,都会有一名同学到花圃里给向日葵浇水,班级的廖明强同学因为家住学校附近,还主动承担起了每个周末浇水的任务。如果一段时间后,发现花圃里的杂草多了,老师就会组织同学分小组进行锄草,每次活动,大家的参与度都很高。
不定期送上惊喜 闲聊中化解心结
徐微是班级的语文课代表,回想起第一次给老师送花的场景,她印象深刻。“第一束花送给了语文老师,那天班主任一早就去帮我们采摘,我和几个同学趁着下课时间去整理包装,时间有些仓促,大家手忙脚乱,第一次包装不是很成功,有点小遗憾。”
由于送花的时间并不固定,一切都是按照“花的意思”,什么时候开花,他们就什么时候送,因此也给老师们带来了不少的小惊喜。“老师收到花时都特别高兴,同学们也会给老师送上热烈的掌声,教室氛围也特别好。”徐微的话语中透露着兴奋。
谈起为何高三仍坚持开设劳动课,黄锦羽说,这里是他们班级的“后花园”。“高二下学期,有一次在花圃拔草时,一名学生和我聊了很久,说了很多小烦恼,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这个地方要继续种下去。” 在黄锦羽看来,这个年纪的学生总会有些烦恼和压力,而花圃安静且开放,是一个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放松学生心情的地方。每当她察觉到学生内心有点小烦恼时,总会说上一句:“走,跟我去浇水。”在一次次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学生的很多问题都在无形中化解了,班级的凝聚力也越来越高了。
花开时感到满足 劳动中体会乐趣
“第一朵向日葵在这个位置开的,我第一个看到。”指着眼前的地块,廖明强兴奋地说。那是暑假的一个下午,他到学校浇水,那时候阳光刚好洒在那朵盛开的向日葵上,浇水时水透过阳光形成彩虹,如此美好的一幕让他至今难忘,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点点呈现,他特别有成就感。
廖明强还兴致勃勃地分享起自己在劳动中的发现。“我观察到,向日葵在生长的时候会跟着太阳转,当花开的时候就不会旋转了,但它会朝着东面的方向开,花开的时候会吸引很多蜜蜂和蝴蝶。”
“就像之前我们种生菜失败了,但是种花生又收获了,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喜悦,也收获了劳动的成果。”在徐微看来,步入高三后,学业压力加大了,同学们可以趁着劳动的时候放松一下,还能给生活带来不少的乐趣。
如今,高三(1)班的同学们有一个共同想法——“种一束花送给自己”,他们打算明年春天时,在这个花圃里种上一片的向日葵,毕业时每位同学采摘一束,送给毕业的自己,而这也将成为班级的共同回忆。
□本报记者 魏晓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