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发布,惠安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前十,在全省78个涉农县(市、区)乡村振兴热度指数评价方面名列前茅,这既是惠安县乡村振兴工作综合成效良好反映出的“热度指数”“获得指数”,也描绘出了惠安县乡村之路上业兴村美民富的崭新画卷。
从上半年涉农指标来看,全县农业总产值位列全市第二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5.5%;安排1420多万元助力山海协作;农村公厕普及率100%,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近年来,惠安县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夯实产业之基、彰显乡村之美、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改革进展良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活力不断释放。
业态兴 乡村经济更好了
“很多农户觉得意外,旱稻长势好,产量表现也出乎意料。”惠安县菁园果蔬专业合作社顾问朱东兵说,合作社试种了3个品种旱稻,面积350亩,稻穗颗粒饱满,目前已收割完成。据了解,今年惠安在全省率先推行旱地机插秧种植旱稻新品种540多亩,经统计测量,每亩产量达559多公斤,超过预期400公斤目标的39.8%,引进试种获得成功。
产业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惠安县坚持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带动,融合产业链纵向延伸和产业间横向拓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农业集聚发展。实施特色现代农业“5525”工程,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展示中心、设施农业智能温控大棚、5G+农业物联网等一批现代农业重点项目,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2万亩,流转土地6.72万亩,培育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3家。全县9个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已完工3个,累计完成投资1.925亿元。
海洋经济迈向“深蓝”。投资1126.15万元,建成水产品加工、海洋经济高质量贴息、海洋保险等6个海洋经济项目,用好大港湾10万亩海上牧场平台,推广深海养殖新技术,升级改造海上环保浮球筏式吊养5000亩、塑胶网箱渔排2.1万平方米,加快推动“浅蓝”迈向“深蓝”。
“获得高新技术企业殊荣不仅是科技企业的荣誉象征,也是官方对企业在技术领域的肯定和鼓舞。”曼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国狮表示,该公司专业生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崇武鱼卷以及鱼丸、鱼羹等,在海产品领域风生水起,反映出惠安渔业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乡村品牌加速“出圈”。推动农产品“三品一标”创建,组织3家企业申报农产品绿色、无公害认证,2家企业申报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精心打磨惠安余甘,崇武鱼卷、鱼露,小岞鱿鱼、紫菜等本土特色农产品,东岭镇获2022年市级农业产业强镇资金补助,紫山镇蓝田村(余甘)、崇武镇五峰村(鱼卷)、潮乐村(鱼卷)获2022年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项目资金补助。
景色美 乡村环境更靓了
惠安城西的黄塘溪沿线,集中流转土地4300亩,实施区域高标准农田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与冷藏保鲜设施、休闲农庄、观景驿站、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田园综合体效益逐步显现。
而在沿海的小岞镇后内村,刚建成不久的美丽微景观让人赏心悦目,这里不仅有红砖绿草、极具惠安特色的景观造型,还有各种体育运动设施,成为村民休闲、健身、交谈的宜人场所。“周围群众非常满意这样绿化美化的环境,平常老人孩子都来此活动、健身。”小岞镇科技副镇长陈小卉说。
从“点上开花”到“面上成景”,惠安县因地制宜,通过示范提升、环境提质、设施提档,持续打造了一批特色项目,扮靓乡村颜值,把美丽乡村打扮成现代化的“富春山居图”。
示范提升。计划投入30亿元、实施15个重点项目,串联4条乡村振兴示范线,以崇武、东岭整镇推进“五好”试点乡镇创建为重点,统筹崇武乡村振兴特色镇、34个省市试点村创建工作,打造“山线”田园综合体和“海线”休闲文旅特色双走廊,涌现出崇武潮乐等一批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了问海文创园等一批网红打卡点。
环境提质。持续深化“一革命四行动”,农村公厕覆盖率达100%。深化鸡鸭禽舍整治专项行动、推进村庄溪流整治、梯次推动村庄提升“绿化、绿韵、绿态、绿魂”。坚持规划先行、风貌管控,集中攻坚整治裸房约1.25万栋,改造完成农村危房1100多户。
设施提档。实施农村建设品质提升15项重点任务,完成投资约3.99亿元。其中,乡镇污水配套网铺设40公里,140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整治提升完成率162.38%。在全市率先实现公交、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四个城乡一体化”,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由“初步适应型”向“适度超前型”转型。
机制活 乡村生活更火了
乡村振兴重在“振兴”、贵在坚持,需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久久为功,良好的体制机制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此,惠安县从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蹚出了乡村治理的新路径。
创新建设模式。探索“指挥部+乡村振兴+国有企业+社会力量”的建设模式,推动落实一批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整合27个村补助资金1350万元、预计年收益率达5.5%。尤其是聚焦人多地少的矛盾,在东岭许山头村等分两批10个试点,率先探索推广“群众自愿、集体自筹、村民自住”的村民自住小区新模式,打造农村自住小区建设“惠安样板”。
推行服务模式。以“1+6+X”模式建设“党建+”邻里中心为契机,对接“为民办实事”等项目46项,完成资源下沉39项,着力打造“便民15分钟服务圈”。在少数民族村黄塘镇接待回族村积极建设“党建+”邻里中心,调动和运用多方力量,打造“老有所为”“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乐”的村居养老互助圈,塑造农村敬老爱老正风尚。
推广“积分制”模式。将移风易俗、志愿服务、人居环境和美丽庭院、平安村、平安家庭等纳入乡村治理积分制考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乡村治理,通过“小积分”攒出“好习惯”,催开乡风文明之花。其中,净峰镇西头村积分制助力环境整治、涂寨镇山尾村积分制助力涵养乡村文明新风,在建设宜乐乡村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惠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