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化县立足深厚的陶瓷文化、优越的自然生态和独特的山水风光,举全县之力打造旅游第二支柱产业,构建了以县城陶瓷文化为主体,石牛山、九仙山为两翼的“凤凰展翅一体两翼”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山水艺术特质的生态型休闲旅游目的地。
深化共建共享 全社会参与
今年8月,世界纪录认证官为德化县石牛山景区颁发“垂直高差最大的单边玻璃悬廊”“垂直高差最大的单边玻璃悬廊晃桥”2项世界纪录证书。
“下一阶段,我们将以此次获评2项世界之最为契机,进一步改善旅游的软硬件设施,营造更加舒适便利的旅游大环境,为全域旅游制造新的热点、亮点和吸引力,带动周边乡镇及沿线经济全面发展。”石牛山景区工作人员黄珍珍说。
近年来,德化县成立县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抓总,制定出台10份旅游政策规划,过去5年投入100多亿元铺开55个旅游项目,18个乡镇各自均培育1个以上景区景点,全县超过一半以上村通过入股吃上了“旅游饭”,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85%。
串点连线扩面 全域化打造
“溪草落溅溅,鱼飞入稻田。”这一幕诗中场景,如今在上涌镇曾坂村随处可见。集休闲度假、研学旅行、徒步登高、美食体验、陶瓷科普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游,已成为曾坂村的响亮名片,每逢节假日,都有不少游客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
据曾坂村委会主任曾华钊介绍,曾坂村依托现有旅游资源及基础设施,通过招商引资,打造民宿旅游度假村项目,建设荷塘夜色民宿、穗居民宿、田厝民宿,大力开发以“特色精品民宿+全季养生+缺位服务”为载体的“夏+冬”全季游,在村内租赁民房面积5000—10000平方米,重新装修改造为旅游民宿,打造泉州市高层次人才疗养基地。
曾坂村的爆火“出圈”,是德化县打造全域旅游的一个亮点。近年来,德化县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点线面”协同推进,重点培育了石牛山为主体的东线山水休闲游、九仙山为主体的西线生态栖养游、县城陶瓷文化为主体的陶瓷文化游。围绕这3条线,策划了“春看花海、夏玩山水、秋游田园、冬泡温泉”的全季节旅游产品体系,让德化旅游一年四季都是旺季。
做好服务保障 全要素配套
近日,一组组国宝乡云龙谷帐篷营地家庭露营的照片“惊艳”了朋友圈,周边许多县市区的游客自驾来到云龙谷帐篷营地露营,体验别样的乡村田园风光。
近年来,国宝乡围绕西线栖养度假旅游发展布局,找准定位,挖掘潜力,坚持特色旅游带动,盘活周边乡村游资源,进一步优化云龙谷景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古村保护、民宿建设、民居环境,云龙谷景区创4A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绿水青山环抱的“小山谷”正蜕变成“聚宝盆”。
如何让游客留下来,实现“快旅慢游”?德化县不断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以“全链条、全产业”的视野,全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为游客“慢游”德化、“畅享”服务创造条件。比如,打造了国宝乡精品民宿聚集区,成为全省网红打卡点;推出了阿嫲家油、石冻王营养粉片、芹峰淮山食品、特色陶瓷文创产品等伴手礼。同时,常态化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热点,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德化。
整合优势资源 全产业发展
走进尾林—内坂遗址公园,放眼望去是漫山遍野的绿:山上是茂密的树林,山坡上植被护绿,山脚下则是青翠的水稻。修整过的河道内潺潺流动的溪水清澈无比,路旁种植着生姜,沿溪有竹子编成的护岸篱笆墙……如此原汁原味、富有野趣的大公园,让游客看到了当地保护与发展世遗的用心。
“尊重保护原始风貌、突出当地人文自然特色,是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理念之一,目前初步形成‘山溪窑口’的生态画卷,尾林窑址已完成的挖掘区域大部分采取保护回填措施,小部分保持揭露状态,按原有的宋元明清窑炉依次排布,向公众分段展示。”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文博副研究馆员陈丽芳介绍。
近年来,德化县发挥全球首个陶瓷窑址类世界遗产品牌效应,启动德化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盘活近千家大师工艺展馆和陶瓷工业展馆,推出“世界遗产地·德化百馆游”攻略。同时,树立“旅游+”“+旅游”概念,让旅游“一业兴带百业旺”,特别是把瓷旅融合作为最大的热点、卖点和亮点。依托全县4000多家陶瓷企业,培育了8家省级观光工厂、300多家旅游伴手礼开发企业,策划生成3条探寻“中国白”之旅精品线路,把德化打造成全省唯一的陶瓷文化旅游区,让千年陶瓷文化可观赏、可体验、可消费。
接下来,德化县将继续利用天然的资源禀赋,持续发掘旅游资源,重点从景区提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资源统筹等方面下足功夫,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突破发展。
(吴有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