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喜迎二十大 我们这十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非凡十年 我们见证
西街游人如织,充满烟火气息。(陈起拓 摄)
夜晚亮灯的“四朵花瓣” (陈起拓 摄)
泉州府文庙大成殿 (宣讲人 供图)
扫码进入
泉州通
扫码进入
泉州网
扫码进入
无线泉州
沈君艳(林小彬 摄)
何振良(林劲峰 摄)
黄敏 (陈小阳 摄)
陈起拓 (宣讲人 供图)
从紫帽山凌霄塔观景台眺望泉州湾 (陈起拓 摄)

千年古城焕“新颜”

□泉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沈君艳

2013年,泉州获评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自此,泉州从一座低调小城,开始进入大众视野。2017年,泉州广播电视台和央视联手,在厦门金砖会议期间,在泉州西街进行了一场两个小时的现场直播。我们用镜头带着大家看千年古迹、赏非遗技艺、尝传统小吃,将千年古街浓浓古早味展现得淋漓尽致。直播结束后不久的国庆假期,我在西街采访时偶遇一位外地游客。他告诉我,之前对于泉州的了解仅局限于历史文化名城,因为看了那场直播,促使他决定来看看,“真是不虚此行”。随着宣传力度的提升,泉州古城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地游客。

2017年,泉州启动古城整治提升工程,金鱼巷、中山路、29条古街巷陆续得到改造。古城“润物无声”的变化都展现在我们的镜头里。小巷子的路面重新铺装,两旁店面统一立面整治,电线下地,各种绿化小设计精心点缀其间,古街巷里依然人来人往,烟火气十足,呈现出新的活力。见人见物见生活,是泉州古城最本真的灵魂。

古城改造提升的同时,闽南非遗技艺也走入百姓日常生活。去金鱼巷听南音、通政巷看提线木偶、苏廷玉故居学习金苍绣……沉默的遗产活了起来,非遗就在我们身边。随着泉州申遗成功,到各大遗产点游玩打卡的越来越多。去清源山和老君对话、到开元寺和东西塔合影、到德济门遗址追忆商贸繁华,再到对面的天后宫拜拜妈祖,这一趟下来充实又有意义。在泉州可以一眼望千年,文化宝藏就在我们家门口。

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

□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所主任 何振良

近10年来,在泉州市上下一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府文庙保护的系列成果,让这座历经千年的建筑重焕生机。

大成殿是府文庙内文物价值最高的重要建筑,其保护性修缮工程于2014年启动。我们邀请闽南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作为项目负责人进行技术把关,遵循“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修缮原则,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建筑风貌。最终,大家的付出得到了可喜回报。2021年,泉州府文庙大成殿维修工程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当年全国仅4个项目获此荣誉。

除了修缮大成殿,2012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实施泮宫、东书斋、东西两庑保护维修工程,崇圣祠院落环境整治工程等,使府文庙古建筑群得到有效修复。

在府文庙保护和利用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泉州市在保护、传承、利用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

2012年以来,泉州市完成30多项国保和遗产点保护修缮项目。2013年,泉州天后宫正殿维修工程获评全国十佳文物维修工程。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有13处入选,数量居全省设区市第一,创下泉州历次国保遴选以来入选数量之最。

近年来,泉州先后出台了多部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法治的呵护,让我们的文物保护之路走得更加稳健。(记者杨泳红)

文旅泉州:历史与潮流碰撞

□橘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 黄敏

2019年,由于连续多年的高强度工作,从小患有脊髓灰质炎的我身体出现了严重不适,不得不遗憾地结束了酒店从业者的工作生涯。休养期间,我时常会和泉州文旅一线的朋友品茗聊天,探讨什么才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怎样才能给这座我热爱的城市注入更多新力量。同时,我也在试图寻找人生新的开端。几经考虑后,我决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打造一个属于我们的空间,并将其命名为“橘若”,意指在这片美好的土地上,许你一场有颜值的旅行……

好风凭借力,坐拥丰厚文化遗产的泉州,这些年来借着福建文旅经济发展的东风,主动融入“清新福建”“福”文化品牌营销体系,文旅产业发展欣欣向荣。而工作轨道的转换,让我有幸搭乘上了这辆开往文旅发展“春天”的列车。我们最能代表泉州新旧碰撞的便是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里的项目。一方面,我们保留了建筑的历史美感以及城市的原有肌理;另一方面,又大胆进行创新,以引起追求时尚与潮流的城市新青年的共鸣。

去年,在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我偶遇一位来自上海的背包客。交谈中,他惊喜地告诉我:“泉州这座有着古老沉淀的城市里,居然能够看到如此与众不同的创新设计。今天的泉州将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是一个值得留下来、一遍又一遍深度探索的城市。”(记者魏晓芳)

小镜头看泉州大变迁

□泉州晚报摄影记者 陈起拓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有幸走过泉州各个角落,感受她的发展脉动。

十年来,城市筋骨舒展,绕道变少,出行有了更多选择。2012年9月,黄龙大桥通车,拉近丰泽北峰与鲤城江南的距离,也加强了泉州火车站的辐射能力。同年底,田安大桥通车,进出中心市区交通压力得到缓解。两年后,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连接线全线试通车,中心城区前往机场有了快捷通道。2015年5月,泉州湾跨海大桥(高速公路桥)通车,泉州环城高速实现闭合成环。

十年来,身边的公园变多、变美了。北滨江公园在晋江母亲河北岸打造出四区十园,到江边跑步、骑行、吹晚风、看晚霞,成了很多人的生活日常。北岸绿了,南岸也不甘落后打造晋江南岸生态公园。

十年来,更多综合体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2012年9月底,浦西万达开业;2014年5月底,城东中骏世界城开张;2017年9月底,东海泰禾广场迎宾……穿得更好、吃出花样、玩得更爽的时候,泉州人的精神综合体也在不断构建。泉州湾畔,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崛起,大剧院、图书馆、东海工人文化宫、科技与规划馆2019年相继投用,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四朵花瓣”。

在紫帽山凌霄塔观景台透过长焦镜头远眺,可以直观地发现古城十年来几乎没有长高。除了修缮好东西塔、府文庙、天后宫、德济门遗址等,古城保护还拿出“绣花功夫”,以“微扰动、低冲击”的方式对街巷进行微改造,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让古城留形、留魂、留乡愁。

“‘泉’民开讲”之“喜迎二十大 我们这十年”专场宣讲将播出

回望泉州走过的十年

本报讯 (记者魏晓芳)10月13日上午10点,“‘泉’民开讲”之“喜迎二十大 我们这十年”专场宣讲将通过泉州通、泉州网、无线泉州和泉视界等渠道播出,欢迎市民收看。此次专场宣讲由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泉州市委讲师团主办,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晚报社、泉州广播电视台、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所协办。

新时代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福建、泉州,牢记嘱托、砥砺前行、跨越发展的十年。十年间,泉州跻身GDP万亿城市,形成九大千亿产业集群,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年间,生活工作在泉州的每个人都在为实现中国梦、实现自己的梦,努力着、奋斗着,点点滴滴的生活变化也镌刻着追梦的足迹。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让我们跟随四位宣讲人一起回望泉州走过的这十年。

收看方式

通过手机APP观看

(1)泉州通

(2)无线泉州

通过网站链接观看

(1)泉州网

https://app.qzwb.com/zbqz/index.jsp?bh_zt=506

(2)泉视界https://www.qztv.cn/index/Live/livelist.html

数说这十年

□文化之城

世遗城市泉州,目前拥有5项世界级“非遗”名录、36项国家级“非遗”名录、4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评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成为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泉州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78.1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574.7亿元,年均增长16%,占GDP比重5.7%,亿元以上产值文化企业达291家,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在把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同时,泉州积极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制造业等融合发展,催生了1个国家级广告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国家级动漫企业、3个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以及多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培育企业。

□文保之城

泉州先后颁布了《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泉州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全国第一部海丝文化遗产保护法规)、《泉州市市区内沟河保护管理条例》、《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和《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泉州现有各级文保单位9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国保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设区市前列。全市现有备案博物馆18家(含非国有5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家。

开展国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启动古城保护提升工程,开展2条历史文化街区和1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全面开展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项目及29条街巷综合整治提升。金鱼巷微改造工程、中山中路示范段提升工程分别获评“2019-2020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专项”一等奖和二等奖,泉州古城逐步成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样本”。

□文旅之城

泉州坚持“一盘棋”谋划文旅产业发展,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小组,设立8个工作专班,统筹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招商)。出台《泉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市财政新增3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支持招大引强,做强市场主体,激发旅游消费;各县(市、区)陆续出台支持本地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政策,配套资金超2.2亿元。

全市现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3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5A级景区1家;五星级饭店12家;旅行社130家,其中出境组团社17家。

□建城为民

十年来,泉州扎实为民建城,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做实做优次中心组团、做精做美小城镇和新农村,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76平方公里拓展到24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59.5%,提升至2021年的69.7%。

交通出行更便利,新增高速里程410公里,迈入高铁时代、亿吨大港、国际机场行列,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居住条件更舒适,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9.34万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085个、惠及17.5万户群众;生态环境更美,已建成11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659个市级以上生态村;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等保持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关注
   03版:喜迎二十大 我们这十年
   04版:都市·社区
   05版:评论·民声
   06版:经济·资讯
   07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要闻
   08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综合·民生
   09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经济·资讯
   10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文体·副刊
   11版:经济·财富
   12版:地方新闻
   13版:热线新闻
   14版:健 康
   15版:清源·刺桐红
   16版:综合新闻
非凡十年 我们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