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拟入选名单”(以下简称“融合项目”),晋江卫品、食品、家具及供热能源四个产业的数字化融合项目榜上有名,数量居泉州市前列。
晋江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融合项目只是数字赋能实体产业的一个缩影,目前晋江已将“数智转型”作为重大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省县域数字化应用第一城。出政策、引资源、育人才,通过成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小组,晋江正持续引导传统制造业加速迈入数字化升级通道,积极融入“数字福建”整体战略。 □本报记者 王宇静 通讯员 张振裕 陈振华 文/图
着重降本增效
拓产业升级路
此次列入融合项目名单的企业项目具体包括:一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项目——晋江海纳机械有限公司的“全球卫品服务网-5G卫品行业工业互联网数字赋能平台”;三个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标杆企业——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的“面向业财一体化的果饮智能工厂”;冠达星股份有限公司的“全流程数字管理家具制造产业化项目”以及福建省福能晋南热电有限公司的“晋南热电智能系统协同融合智慧电厂项目”。
与其他几家经营多年的传统企业催生的数字化融合项目不同,晋南热电才刚刚落地两年。作为一家省级与县级国企协作的引进项目,晋南热电落地之初便以“一高一低”(高起点智慧设备投入,实现低排放绿色发展)为核心,成长为全省小型供热机组方面的佼佼者。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原本当地有零散的67台锅炉,如今通过智能电厂供热供电项目的落地,一次性解决了十余家企业集中绿色供能的产业需求。该项工程投产第一年便实现供热209.6万吨,发电量近3亿千瓦时。“我们愿意通过智慧工厂手段,与当地相关产业共同携手开拓绿色发展之路。”
在冠达星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车间里,多台全自动上料机、激光全自动切割等智能设备正在“工作”。“全流程数字管理家具制造产业化项目”只是该公司在智慧融合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路标,当前企业正加大投入,对3D激光切管机一体化成型车间进行升级,实现管材上料、精准切割全流程智能生产,满足柔性生产线的市场需求。更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已然走在业界前沿的冠达星还将在晋江落地“冠达星智能家居产业园”,预计总投资超10亿元,由点及面,从满足一家企业的数字赋能到协同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发展。根据规划,未来具有数字赋能基因的智能家居产业园将吸引新材料、家居智能制造、精密五金、模具设计与精密制造、智能装备制造、跨境电商运营、供应链、媒体制作等约40家上下游企业入园,共营产业生态圈,携手打造年产值20亿元的先进科技型标准化产业园区。
如今,越来越多的“晋南热电”“冠达星”诞生在晋江这片土地上。当前晋江已打造20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智慧工厂,3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4个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8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
数据互联共享
实现多方共赢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融入工业化进程,不断激发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变革。为满足更多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赋能需求,晋江有针对性地推出鼓励政策,鼓励龙头企业搭建与中小企业深度互联、共建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先后促成信泰、海纳、新建兴等多家本地企业专注纺织、机械、陶瓷等行业领域,输出数字技术服务。
今年登榜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类项目的海纳机械,其“5G+智慧设备运维服务平台”除了给设备加上“千里眼”,大大降低设备维护时间及人力成本之外,还进一步延伸服务外延,为卫品产业链客户提供协同升级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独的设备智能化已满足不了下游客户的需求。”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服务平台已从最初满足维修诉求上升到日常的维护、预警以及提供包括融资、采购在内的多项客户诉求。“与产业上下游共同创造价值,方能实现多方共赢。”海纳机械现有全球企业客户共计350多家,目前初步链接的设备200余台,未来将进一步面向全球客户进行设备数据采集和链接。
“晋江数字化升级土壤日渐丰富,已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十强县。”晋江市工信局相关人士介绍说。7月中旬,福建省工信厅在晋江召开晋江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现场会,展示晋江在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应用方面的亮点。目前晋江已建成5G基站2700个,实现城乡主要区域5G信号全覆盖,光纤网络覆盖率超98%。先后引入华为等工业互联网平台,签约引进北京理工大学东南信息技术研究院、中海创等机构,打造服务数字转型的“平台矩阵”。针对人才缺口,在晋江市工信局等部门的推动下,设立华为工业互联网培训基地,筹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产业数字人才实训基地,依托福大科教园、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轻工学院等本地高校筹设数字人才订单班,引育人才超过1800人。政府提供优质服务,企业也积极响应,晋江已有超90%的企业“触网”,超1100家企业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