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丰泽每年把近八成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坚持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推动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
过去十年,丰泽区教育更加优质,逐步实现从“上学难”到“有学上”,再到全力满足“上好学”的转变,成为全省教育强区;看病更加舒心,医联体改革持续推进,分级诊疗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实现“大病到医院、小病在社区”;保障更加有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实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900元……一项项政策和工作,及时回应民生关切,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前进的步履铿锵,丰泽已然绘就了一幅幸福画卷。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学校就在家门口,接送非常方便。”“课后延时服务和少年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家住东湖街道圣湖小区,孩子在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念书的家长邱梓峰,对“家门口”的学校赞不绝口。除了学习知识,学校非常重视素质教育,每年举办足球赛、篮球赛等活动,培养了孩子健康的体魄。
回顾过去十年,校长赖艳梅表示,在不到10亩的土地上,学校充分利用空间,建成了满足所有学科需求的教学楼,班级数从24个扩容到32个,拥有1700多名学生。课程方面,学校开设了42门校本课程和少年宫活动特色课程,涵盖妆糕人、管乐团、舞蹈队、书法、古筝、围棋、足球、篮球、乒乓球、小小哲学家等。为丰富校园生活,学校还结合各大主题节日衍生出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儿童哲学节等活动。2021年,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东海校区开始招生,进入“一校两区”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每个孩子“近”享优质教育。
作为全省教育强区,丰泽全方面发力,一手抓扩面提质,一手抓优质均衡,努力实现教育跨越发展,提升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聚焦“有学上”,扩大学位增容,十年来累计投入31亿元,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46所,新增学位近3万个。聚焦“好上学”,推动优质均衡,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聚焦“上好学”,提升办学质量,培养了170多名市级以上的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覆盖82%的学科,区属高中高考本科上线率达86%。
群众健康的获得感持续提升
今年81岁的刘景生是泉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熟人”。谈起社区的医疗服务,他称赞道:“这里的医疗服务和设施,不比大医院差。”
刘老伯患有高血压慢性病20年,还有其他血管问题,每天都要按时服药。“最早,我每月有一半的退休金花在看病上,还得专门去医院才能拿到药。这几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得很好,我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拿药,直接用自助缴费机结算,看病很舒心。前几年,我还签约了家庭医生,身体难受时可直接联系社区医生上门。”刘景生说,随着报销比例的倾斜、提高,他现在每个月的医药费只要几十块。在刘景生出示的一张今年6月份的福建省医疗门诊收费票据上,合计为567.26元的费用,其个人账户仅需支付18.31元,其余皆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
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过去十年,泉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柯贤杉回忆说,以前受到场地限制,中心的医疗设备、人员、场所都不完善,只有一个全科可以问诊。这几年,社区搬迁新场地后,不断完善配套,培养引进人才,还与市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6家医院共建“医联体”,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建立技术协作。从2015年6月至今,中心已引进16个专科专家前来坐诊。依靠口口相传的口碑,中心的门诊量从2012年的3000多人次迅速增加,到2021年,门诊量已经达到9.3万人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丰泽深入实施健康丰泽行动,落实各项医疗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群众健康获得感持续提升。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83家,“小病在社区就医”模式进一步形成,基层门急诊量逐年增长。同时,开工建设泉州市正骨医院北峰院区,建成区疾控中心及妇幼保健院新址,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环境和诊疗条件显著改善。该区还全面推动分级诊疗,上级医院定期选派业务骨干下基层坐诊和业务帮扶带教,畅通“双向转诊”和部分门诊特殊病种检查“绿色通道”……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更高需求。(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