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古民居里
沉浸式体验狮文化
狮元素砖雕(王清薇 摄)
公益剪纸教学活动
红砖拓印作品
非遗提线木偶表演《舞狮》

日前,南安市官桥镇“复兴少年宫”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充满“狮”情画意。孩子们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探寻闽南建筑特色,沉浸式体验狮文化。

百年古厝寻觅狮元素

蔡氏古民居,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完整的宅邸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蔡氏古民居为代表的“皇宫起”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研学价值。蔡氏古民居是闽南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被称为“闽南建筑大观园”。2018年,蔡氏古民居被评为泉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小朋友们走进这座百年古厝,探寻古厝的历史文化,了解闽南传统民居的艺术价值及其蕴含的红砖文化,领略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中,古厝屋顶多为两端微翘的燕尾脊,雕梁画栋,壁、廊、脊等细部装饰十分精致。门前墙砖浮雕,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宋以来,历代都有人出海谋生,蔡氏古民居的创建者蔡启昌、蔡资深父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这里的建筑装饰既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也深受印度佛教、南洋文化、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呈现出精美多元的建筑风格。如石雕及泥塑中的鱼尾狮,透出了南洋文化的气息。红砖白石中,浓缩了闽南人坚韧豁达的性格;飞檐翘角上,伸展着闽南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雕梁画栋里,刻下了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闽南“福”文化基因。

提线木偶体验狮内涵

泉州提线木偶,闽南语叫“嘉礼”,古称悬丝傀儡,是源自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多次在重要场合演出,也因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场节目而闻名于世界。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至今仍保留了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

活动当天,木偶大师为孩子们表演了《小沙弥下山》和《舞狮》的提线木偶剧。泉州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二年二班林梓煊兴奋地说:“其中《小沙弥下山》最有趣,特别逗。小沙弥逃跑的样子,被木偶大师表演得栩栩如生,有种跑得很快的感觉。”随后,孩子们有序走上舞台,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提线木偶的操作技巧,近距离接触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沉浸式地探索非遗。林梓煊拿到了一只绿色的虾,她左拉一根线,右拉一根线,虾真的动了起来!

随后,孩子们体验民间传统游戏:舞狮、舞龙。林梓煊拿起中间身子下的杆,跟随导游的指挥,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和其他人玩起了舞龙。“龙”在孩子们的舞动下,活灵活现,十分有趣。

拓印剪纸展现狮寓意

拓印和剪纸,在中国传统手艺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对文物研究、文化传承有着重要贡献。而狮文化、福文化是常见的创作主题。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耐心地蘸湿宣纸,不断拍打使其贴合砖雕,待其稍干后再蘸取颜料上色,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而在蔡氏古民居戏台旁德恩厝里,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杨民兴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剪纸教学。一张红纸,一把剪刀,指尖灵动,妙剪生花,方寸之间,百般变化。

大家在制作中进一步体会到泉州人勇于开拓创新、爱拼敢赢的情怀。

(李雅琴 王秋琳/整理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黄崎埙提供)

3 上一篇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二十大特别报道
   03版:二十大特别报道
   04版:二十大特别报道
   05版:二十大特别报道
   06版:都市·社区
   07版:都市·民生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财富
   11版:地方新闻
   12版:综 合
   13版:旅 游
   14版:健 康
   15版:清源·新悦读
   16版:综合新闻
解锁世遗古城“廉洁密码”
古民居里
沉浸式体验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