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时政·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全市文旅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精神
非凡十年 泉州答卷
2021年,“宋元中国看泉州”网络大V探秘行动在泉州举行。(市文旅局 供图)
泉州不仅常态化开展公益文化演出,还积极探索创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泉州文化表现形式。图为 “世遗霓裳”跨界设计秀。(陈英杰 摄)
总投资80亿元的泉州八仙过海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优秀旅游项目。(陈起拓 摄)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全国首批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泉州作为代表在全国性经验交流会上发言。(陈英杰 摄)
被誉为“四朵金花”的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树立起文化新地标。(陈起拓 摄)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02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为世遗泉州核心—泉州古城。(陈起拓 摄)

“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6日,党的二十大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对新时代十年工作进行总结。

十年路,风雨兼程。非凡十年,饱含着奋斗岁月的澎湃激情,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时代华章。回首这十年,泉州市文旅系统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精神,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物保护利用、文旅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等方面,扛起职责使命、交出时代答卷。

□本报记者 孙灿芬 蔡紫旻 通讯员 吴玲娜 曾世彬 洪其铮

重量级

这十年,世界看见泉州

2021年7月25日,福建福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掌声、欢呼声、《爱拼才会赢》歌声响彻全场。

宋元中国看泉州。泉州申遗,是习近平总书记2001年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研究、部署、推动的工作之一。从2001年到2021年,泉州韧劲十足、持之以恒,终于让这座“世界的古城、活着的古城”,成为全人类共同珍视与呵护的瑰宝,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一份历史维度的泉州样本。

这十年,泉州走向世界,世界看见泉州。从世遗之城回望,首个中国“东亚文化之都”花落泉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在泉州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泉举办;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分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一个足迹都诉说着底蕴、高扬着自信。朝建设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的新目标前行,泉州将以更美的风姿,璀璨绽放在人类文明的星空。

流量级

这十年,泉州C位出道

这十年,泉州是报端荧屏的流量明星。

2016年新春,泉州与西安、深圳、呼伦贝尔一道,成为央视春晚在主演播厅外设置的东西南北四个分会场之一。五地同唱《美丽中国走起来》,开启“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

2019年新春,泉州又与西安、成都,以分会场形式登上央视戏曲春晚,亮出南音、木偶、梨园、高甲以及闽南传统歌舞等活态传统文化,让全国观众一醉闽南风味戏曲盛宴。

迷人的泉州文化不仅吸引央视,也吸睛各地卫视。2020年,《姐姐们的爱乐之程》首站选定泉州,泉州与姐姐们一道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乘风破浪、C位出道。去年底,浙江卫视《万里走单骑》第二季中,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带队打卡,在市井烟火中感受海丝泉州中外文明的交融……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泉州文旅话题阅读量/播放量超1亿次以上的爆款有20多个,“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泉州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宝藏城市”。

流量和关注的背后,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实力。多年来,泉州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专业推动、社会参与”,打造“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2019年,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获评为首批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在2021年举行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上,泉州代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到场分享经验。

样本级 这十年,泉州创造经验

这十年,泉州不断探索古城保护发展之路,经验示范全国。

2017年,以泉州列入第二批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为契机,市委、市政府审慎决策,在泉州古城集中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申遗点环境整治提升深入老街古巷,669栋历史建筑和风貌建筑挂牌保护,一批典型闽南传统古大厝得到保护修复,中山路周边74条街巷实施整治提升。

以微更新微扰动这一出神入化的“绣花功夫”,泉州古城人居环境改善、历史文脉传承、文化特色彰显,“见人见物见生活 留形留魂留乡愁”实践取得实效。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评选中,金鱼巷微改造工程获“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专项”一等奖,泉州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中山路(庄府巷—涂门街)综合整治提升二等奖,两个项目还双双入选住建部主编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第一辑)》,分别被评为街区综合类示范项目、街区活化类示范项目。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项目,获评2020年度中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成为向全行业推介的4个项目之一;泉州古城徒步穿越、“润物无声”IP孵化计划等,活化古城文旅资源,宝贵文物实现活态化共享。

这十年,发现文物,泉州硕果累累:全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升至44个,国保数量全省第一,位居全国设区市前列;在市舶司遗址、安溪草埔冶铁遗址、德化窑址、南外宗正司遗址……众多的考古新发现,让泉州梦圆世遗。保护文物,泉州星光熠熠:《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全国首部海丝文化遗产保护法规;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全国首家海丝文化遗产保护法庭;泉州市文旅局(泉州市文物局),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考古发掘资质,全省设区市唯一。展示文物,泉州创新探索,让文物“活”起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获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和泉州市闽南民间歌舞传承中心,在泉州海交馆上演非遗与世遗的“遇见”;“世遗霓裳”跨界设计秀,将世遗点和非遗元素呈现在服饰上,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撞”出惊艳……

活力级 这十年,泉州试点先行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这十年,文旅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也成为全省“四大经济”之一。大力发展文旅经济,泉州开拓进取、深挖潜力,不断打开新空间。

文旅景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12年底,清源山正式晋级国家5A级景区,填补泉州5A级景区空白。以此为亮丽起笔,这十年,泉州文旅产业的答卷上,许多个脱颖而出的“国家级”——国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从16家增加到52家,德化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五店市获评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西街东段、五店市传统街区、领秀天地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惠安大岞村、晋江围头村、晋江梧林社区、德化佛岭村等4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这些“先锋队”“排头兵”的引领下,文旅产业日益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2021年,泉州列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这十年,目之所及,泉州文旅融合发展的活力越来越足。民宿、咖啡馆,新鲜的业态让泉州的文旅体验更加参差多态;设立游客服务中心,构筑立体化营销,市民游客对泉州“越了解越热爱”。

不得不提的还有资源的优化整合,体制机制的探索创新。为确保古城保护发展工作持续有序推进,2016年,泉州市成立古城办;为做大做强全市文旅经济发展的核心平台和市场主体,2017年,泉州文旅集团正式成立,深耕古城,全域联动县(市、区)开展项目合作,迈开“大文旅”步伐。为做大文旅经济,泉州成立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今年又呼应“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组建文旅经济产业发展小组,统筹全市文旅经济产业发展特别是招商工作。

总投资80亿元、入选国家优秀旅游项目的泉州八仙过海旅游度假区,从立项、建设到运营都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项目业主称赞说,高效服务促进高效投资。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鼎立艺术馆、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利郎文创园,这十年,类似这样,实体经济与文旅产业互相赋能的发展,频频出现。文旅+陶瓷、文旅+石雕、文旅+茶业、文旅+石材、文旅+鞋服……融合深厚的实体经济本底优势,泉州文旅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与此同时,新产业也悄然发芽。在影视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仅2022年就有12家影视剧制作企业落地泉州,7部电视剧网络剧在泉投拍或取景,一批大型影视园区项目正在积极筹建中。

共享级 这十年,公共文化服务跻身国内一流

2021年7月,泉州正式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意味着泉州市民享有国内一流的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

从硬件上,被誉为“四朵金花”的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全面建成投用,在东海新区树立起泉州文化新地标。如今,市民可以在泉州大剧院观赏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等高雅艺术精品;在国家一级图书馆——泉州市图书馆,与165万册藏书相逢。而在老城区,泉州木偶剧院建成投用、泉州高甲剧院改造完工、泉州歌舞剧院建成投用,为传承发扬闽南文化提供更为优质的平台。

软件配套同样可圈可点。从2013年起,我市持续推动惠民公益性文艺演出,“政府补贴,低票价运营”的模式,深受群众和海内外戏迷欢迎。从每年数十场到每年突破千场,戏窝子更热闹,天南地北的戏迷也如候鸟般组团来泉只为看戏。

文化惠民不胜枚举——建设群众身边的书房,百姓书房让公共图书馆延伸到社区,构筑“书香泉州”;“泉州文化云”,让数字化的公共文化产品触手可及;小山丛竹书院、欧阳书院、正音书院、宝觉书院等一批古代书院复建复兴。

公共文化服务,泉州共享也共建。在古城,“家园共造”让社区和古城古巷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全市,从小学生到退休老人,大家学习和讲解泉州文化的热情历史性高涨。以古城讲解员为例,自2017年首期开办以来已举办13期,或是线下或是云端,连疫情期间都未中断,并由中文转向中英文并进,还计划吸纳外国友人参与其中。

信心级 这十年,泉州故事里写下“归来”与“青年”

曾几何时,泉州人投向高楼大厦的目光里充满艳羡,年轻人心里更对现代化热烈渴慕。这十年,泉州文化自信日渐高扬,这座城市的历史渊源、文化瑰宝、古城街巷,牵动泉籍游子的乡愁,也拨动年轻人的心弦,汇入集聚起文脉传承的大洪流。

他们中有名扬国际的艺术家,蔡国强当代艺术中心落户泉州台商投资区,陈文令自费在家乡的金谷溪畔建设溪岸艺术园。他们中有声名鹊起的作家,旅港作家孙立川为泉籍华侨巨子写下《黄奕住大传》,《皮囊》作者蔡崇达建起“母亲的房子”图书馆。他们中有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世茂集团董事长许荣茂,在石狮打造全国首家非国有海丝博物馆;北京大学教授、人类学家王铭铭带北大博士团在泉设立田野工作站“鹦歌山居”,并担任了小山丛竹书院山长,牵头实施“小山学堂·泉州学讲座”,已累计推出20多期;后浪出版社董事长吴兴元多年如一日向家乡安溪公益捐书,并以安溪为题材先后出版了《安溪人》《老虎,别怕》《安溪:“中国差生”逆袭》《香火》《天下清水》等一批书籍;艺术家吴达新回到古城和江南开设艺术工作室,打造1915艺术空间,为家乡培育艺术氛围……

他们中不断迎来创业创造的青春力量。80后姑娘郑达真用十来年的时间在西街建起“美好生活”品牌;90后女孩蔡舒翔组建起“洄流青年小组”,孵化青年创客文化IP,以在地青年社群的方式表达古城、活化古城、壮大文脉传承的队伍;泉州籍留学生施可欣变身青年创客,开起文创快闪店,还把作品带到求学的澳洲校园,传播泉州文化……年轻人的加入,让这座海丝名城迎来一种“新老融合”的欣喜与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面向新征程新任务,市文旅局局长李伯群表示,全市文旅系统将紧紧抓住“十四五”时期推进文化强国、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深化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等方面,不断推动全市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文化创新创造、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泉州力量。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二十大特别报道
   03版:二十大特别报道
   04版:二十大特别报道
   05版:二十大特别报道
   06版:时政·关注
   07版:都市·养老
   08版:都市·社区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财富
   11版:经济·金融
   12版:热线新闻
   13版:地方新闻
   14版:健 康
   15版:五味斋
   16版:综合新闻
非凡十年 泉州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