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台商投资区·文体·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侨批,
我家的传家宝
□曾耀聪

父亲生前曾交代我们,老房子里的一个木箱要保管好,留着纪念。

近日,我把这个木箱搬到家里,打开一看,里面有一袋布满灰尘的侨批,以及村史家史之类的材料。一经翻阅,我才惊觉,这些被闲置在角落的资料是多么宝贵。它是海外赤子心系桑梓、不忘家乡的最好见证,是他们节衣缩食、艰苦打拼的真实体现。

我家之所以能够保存着这些珍贵的资料,主要得益于家父擅长收藏保存的习惯。木箱的文件夹里,有数封马来西亚叔祖他们的亲笔信。从信件内容来看,有介绍家族历史,有海外子孙及事业发展情况,有关心家乡公益事业,有捐款架设电线修建祖祠和建设龟山公路情况。透过这些发黄的纸张,我感受到祖辈们深切的爱国爱乡之情。他们在南洋打拼,把从牙缝里省下的钱汇到祖国,孝敬长辈、哺养幼小、造福家乡,我仿佛感受到他们千言万语落于笔尖时的深情。

小时候每到春节前,我们都会收到亲人从遥远的马来西亚槟城寄来的钱款和信件。这些信件都曾经是亲人们翘首企盼的珍宝,给相互思念、相互牵挂的亲人们带来慰藉与欢欣。信中,远在海外的亲人总惦记着故乡,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对于漂泊他乡的游子来说,故乡永远是一幅珍贵的水墨丹青画,是心灵依靠的温馨港湾。

旧社会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为了生存,部分堂亲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去“过番”。据家父回忆录介绍,曾祖母为了让孩子们躲避战乱和饥荒,先后送他们到南洋去做劳工。1937年,我的第三、第七两位叔祖前往槟城,之后第二、第四、第五叔祖也前往槟城。战争爆发,他们的音信全无,侨汇中断了。就这样,家中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曾祖父很早过世,祖父是长子,他要承担有20多人的家庭生活,还要经营建筑事务。由于过度劳累,1943年他与世长辞,终年仅43岁。

祖父去世后,群龙无首,大家庭就此分了家。家父和叔父与曾祖母一起生活。叔祖们身在海外,秉承曾祖母淳朴、坚毅的性格,从事最艰苦的建筑工作。他们终生劳累,虽然生命那样卑微,如同蝼蚁和牲口,但仍传承家风,团结勤劳,维系着家庭的生存和发展。据说,当年二叔祖似颇有成就,在槟城留下一建筑公司,后来交由2个弟弟共同管理,自己则在20世纪70年代告老返乡。抗日战争胜利后,四叔祖返乡也成就一番事业。二叔祖、四叔祖都叶落归根,离不开心心念念的祖国,离不开生他哺育他的母亲。

曾祖母出生于1881年,1983年去世,享年103岁。她海内外子孙100多人,去世时海外子孙在槟城设灵堂并登报悼念。

整理木箱时,堂哥告诉我,他家也有个一模一样的木箱,这2个木箱是他祖父(我的二叔祖)从马来西亚带过来的,当时装着满满的南洋货。最重要的是,孤本曾氏族谱当时也带到海外,而二叔祖把它又带回来。至今,这本族谱仍保存完好,让侨亲与家乡紧密相连。这是家乡和南洋文化交流融合的载体,也成为海内外亲人寻根问祖的凭据。我们要把它当成传家之宝,留给子孙后代,弘扬家族文化。

我们以家族老宅门牌108号为名,建了个微信群,让海内外族人可以在这里寻根,记住永恒的乡愁。现在群里有80多名海内外族亲,他们有的从事建筑、商业、医学、教育行业,有的服务于政府公务,有的在美英澳等国家。如今祖国的强大,才是海外游子最大的靠山,才有今天华侨的尊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些浸透着海外游子辛酸、用流淌的泪水和汗水书写的侨批,从遥远的国度漂洋过海寄来,不仅是亲人们望断秋水的精神食粮,也成为前辈们在外奋力拼搏、爱国思乡的不灭印记,成为一份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家的传家宝。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要闻
   05版:要闻
   06版:要闻
   07版:台商投资区 要闻
   08版:台商投资区 综合·民生
   09版:台商投资区·经济·资讯
   10版:台商投资区·文体·副刊
   11版:评论·民声
   12版:都市·民生
   13版:经济·财富
   14版:地方新闻
   15版:刺桐红
   16版:综合新闻
侨批,
我家的传家宝
打好近视综合防控“组合拳”
传承非遗文化 唱响闽南童谣
开展集中约谈
规范经营秩序
传唱千年雅乐 品味世遗南音
征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