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版:泉州“狮”话 上一版3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狮文化缘何与百姓心意相通
铜炉狮耳护佑平安
桌裙布绣狮形神兼备
鎏金平安银锁,猛狮担纲。
德化白瓷对狮威而有爱
抓地有痕的汉白玉狮足可见猛狮彪悍
磁灶窑狮樽目光如炬
石湾窑狮背毛发生动
石狮线条可见匠心细腻
钮狮升华壶韵

核心提示

石狮市博物馆“丝路狮缘”陈列馆里,在“东方醒狮”的匾额之下,一对雄伟的清代石狮雕像震撼人心:它们饱满粗硕,雕刻精美,结构匀称,线条起伏明快,犀利清新;一雄一雌,左顾右盼,含情脉脉,又暗含共生和谐的传统理念。

它们是当仁不让的镇馆之宝。不仅因年代之久远,雕艺之高超,更在于蕴藏着包容与共享的人文情怀,代表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狮雕旁,一首题为《狮缘》的诗写道:“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是丝路悠扬的驼铃,是佛殿缭绕的香烟。异域风情,系在轻盈的铃铛上,屹立成中华的姿态,闽南的守护。风起潮涨,伴随横济沧海的云帆,装载满满的祝福,驶向充满遐想的蔚蓝。”道尽了狮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与泉州人民相互守护的深情。

□本报记者 郑运钟/文 受访者/供图

狮造型

在想象中创造

狮子作为传统文化中代表吉祥的瑞兽,其形象遍布泉山晋水之间,通过雕塑等形式出现在祠堂、庙宇、府邸、园林、桥上、陵墓等场所,乃至大街小巷也常见其身影。

市区收藏家王先生从各地搜罗了不少狮子老物件,我们能从中看到各种不同年代、不同风格、不同材质的狮子造型。雕刻深浅、外形巧拙、线条起伏与色彩浓淡之间,千姿百态,意趣无穷。

艺术风格百花齐放,寓意驱灾辟邪的石狮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威严勇猛、狞厉俊美的特征;摆放在室内的狮雕往往造型充盈,寓意吉祥,富有装饰意味;而佛教寺庙壁画上的狮子形象,则以配角的身份驯服地蜷曲蹲伏着,表现出温驯虔诚的风格。所用材质包罗万象,被赋予镇宅守桥等寓意的石雕狮子,是各类建筑中十分常见的装饰品,不仅富有艺术观赏价值,而且饱含文化意蕴。而在石材之外,泥塑瓷雕、铜铸铁制、木刻砖雕,乃至布帛、宣纸等等不同材质,也使用在不同场景,这些在王先生所收藏的狮子老物件中都能找到。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千姿百态的狮子造型,大都出自民间艺人内心世界的想象,传达着普通百姓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以随处可见的石狮雕像为例,石头本是冰冷没有感情的,可用石头雕刻的狮子却无处不透出礼俗的含义、世俗的趣味与人间的温情。显然,给冰冷石头以温度的,正是以惠安石雕师傅为代表的历代民间艺人。他们或许根本就从未见过狮子,也可能根本不去理会真狮的自然形象,却凭借着内心世界想象中的狮子形象和心领神会的创作口诀,创造出全新的、富有象征寓意、具有人性温度的意象化造型。

狮文化

心意相通中融合

《周易》有云,圣人立象以尽意。象,是具体、显露和变化多样的具象;意,则是在审美和创作构思时的感受和情志,它深远幽静。

狮文化造型的种种具象,在泉州这方水土,所要表达的是生长于斯的人们的生活哲学。以石狮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例,该馆馆长李国宏认为,雄狮手握绣球,代表幸福尽在掌握,又借绣球谐音,表示有求必应;雌狮则手持彩带,表示“好彩头”,寓意华堂焕彩、喜气盈门。彩带另一头连接着一只顽皮呆萌的小狮子,象征母子亲和,家庭安康,两者并列还体现了“阴阳和谐”“和睦安宁”的理念。这一解读很接地气,正是此地民间很有代表性的一个看法。

其实,这种观点也根植于中国古老的哲学传统。传统文化向来强调阴阳相对相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之一《道德经》说:“有无相生”“万物负阴而向阳”。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宋儒则强调“道无无对”“一动一静、一语一默,皆是阴阳之理”等,他们认为,宇宙万物总是相对存在,彼此感应。显然,在阴阳交感而生万物的认识之下,在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中,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在强调一种均衡的世界观。而这一世界观,正是民间“阴阳”“和谐”“安宁”等观念产生的源头。

正因为来源于古老的哲学理念,狮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与百姓的生活和精神需求融为一体。一首民谣唱道:“摸摸石狮头,一生不用愁;摸摸石狮背,好活一辈辈;摸摸石狮嘴,夫妻不吵嘴;摸摸石狮腚,永远不生病;从头摸到尾,财源广进如水流。”这与泉郡天后宫等处摸龟的习俗何其相似。各种习俗在泉州大地上流行,无不说明:不论是龟,还是狮,它们均被当作一种瑞兽,与其说是高高在上、令人敬畏的神,不如说是在民间深受欢迎的“吉祥物”、与百姓可亲可近的亲密伙伴。它们与民众心意相通,已经成为一个辟邪纳吉、平安祥和的象征,体现出一种朴素、务实的民间生活哲学。

狮身福魂

相互守护中流传

华夏文明最令人骄傲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它是世界唯一传承五千年而不中断的文明。它既古老,又与时俱进,既独具气质,又开放包容。而在泉州,人们以丰富的想象力,以深厚的文化传统,改造了狮子的形象,逐步确立了新的崇狮规范,形成独具气质的文化精神。可以说,狮文化在此流传发展,首先应该归功于人们基于传统文化所展现出的创造性、延续性与兼容性。

其中,狮文化与福文化相结合而成的“福狮文化”,无疑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传承和发展的典型代表。“福狮”是地域文化最生动活泼,且充满新时代精神的文化品牌之一。李国宏作为课题组成员并执笔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福文化积淀深厚、认同广泛,成为贯穿福建悠久历史的文明基因和精神印记。福文化的表现形式可谓千姿百态,在这当中,‘福狮’以形神兼备的艺术造型和迎祥纳福的文化意象,成为福文化中最接地气的艺术载体。”

因为融入新时代的精神,才让传统展现出强大的感召力。反过来看,正因为守护传统薪火相传,狮文化才生生不息,拥有永恒的生命力。我们看到,迎福纳祥的愿景、为幸福而奋斗的精神、有福同享和谐共处的理念,这一切以“福”为核心的文化意涵,追根溯源,正是在泉州人民与狮文化的相互守护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退休多年的文化界名人陈日升,致力于推动南音保护与传承三十多年,即将步入耄耋之年,仍然为守护泉州文化而四处奔走。在谈到狮文化时,他回忆起,近半个世纪前,人们将我市各个角落的许多石狮子搬到了开元寺保护起来,这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历经时间洗礼、造型优美、意蕴深远的石狮造型。

保护石狮子,说明了泉州百姓对狮文化的热爱。事实上,这既是泉州人在保护狮文化,也是狮文化在守护着泉州人的心灵,指引人们信心满怀地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福狮”之意或在于此:狮身而福魂,相互守护中得以永恒流传。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要 闻
   04版:要闻
   05版:评论·聚合
   06版:综 合
   07版:都市·民生
   08版:都市·民生
   09版:都市·法治
   10版:经济·资讯
   11版:经济·产业
   12版:经济·财富
   13版:地方新闻/房产
   14版:地方新闻
   15版:清源·校园风
   16版:综合新闻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茶道
   19版:环湾生活周刊·茶道
   20版:环湾生活周刊·茶道
   21版:环湾生活周刊·养生
   22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23版:环湾生活周刊·温陵志
   24版:泉州“狮”话
狮文化缘何与百姓心意相通